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一框的教學設計(精選2篇)
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一框的教學設計 篇1
資源作者: 蔡文勇 作者單位: 廣州市第一中學 學科名稱: 政治科 年級(模塊)名稱: 七 年級(模塊)章節:第 二 單元(填單元名稱) 認識新自我 第 五 課(填課題名稱) 自我新期待 第 一 框題(填框題名稱) 日新又新我常新 關鍵詞(3~5個):全面認識自己、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認識自我的途徑 【教學目標】課程標準內容目標
具體學習目標
知識
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的優缺點,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
全面發展地認識自己了解一個人的美是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和諧統一;嘗試用全面、發展的眼光評價自己。用科學的方法對待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的信心,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完善自我。
認識自我的途徑運用自我觀察、他人評價和集體比較等認識自我的途徑和方法。【資源分析】(一)學情分析每一個人是自己生命的主宰,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正確認識自我,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此有所了解,但缺乏全面的認識,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外在美和優點,卻沒有看到自己的內在美和缺點,缺乏有效的認識自我的途徑,未能落實在日常行為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地認識自己,了解一個人的美是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和諧統一,嘗試用全面、發展的眼光評價自己;運用一些有效的認識自我的途徑,幫助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對待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的信心。(二)教材分析《日新又新我常新》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一框題的授課內容。第五課的第二框題和第三框題分別是《發現自己的潛能》和《自我新形象》,三個框題是按照了解自我到發現自我、再到設計自我這樣的構思來安排的,因此能夠準確的認識自我是前提和基礎。本框題由兩目組成,包括自我新認識和認識自我的途徑。本課是教導學生進行正確認識自己,使自己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地發揮,實現自我價值,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了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的優缺點。其中《日新又新我常新》一框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的重要課題,能夠幫助學生來回答他們自身極感興趣又需要恰當引導的問題,比如我是個怎樣的人,我的能力如何等問題。初中生自我意識開始增強,但往往又不能很好的客觀的評價自己,這就需要正確認識自我,而本課的學習恰恰要達到這個目的。通過教學讓學生嘗試用全面、發展的眼光評價自己,學會運用自我觀察、他人評價和集體比較等方法不斷認識自己,不斷更新和完善自我,遵循了初中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三)相關資源分析1、網絡資源 2、學生資源
3、教師參考用書和《學習與評價》【教學重點】 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我,從而學會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教學難點】 對內在美和外在美的討論,防止一味追求外在美,或者為了突出內在美,而盲目否定外在美。
【教學思路】
創設情景 展示案例 提出問題 師生探究 分析問題 生成知識 情感共鳴【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問題探究法、活動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教學模式】 講、練、議、評。【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查找相關的資料、故事、案例。 2、制定課堂教學用于學生填寫的自我評價表格。 3、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準備用3至5句話描寫自己,描述自己的自畫像,“我是……”。 2、認識歸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3、完成作業(教材p50中的表格:父母、同學、老師眼中的我)。 【課型】新授課【教學時間】1課時【板書設計】第五課 自我新期待 第一框題、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自我新認識 1、正確認識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全面認識自己,既要認識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認識自己的內在素質。 3、全面認識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 4、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過不斷改正缺點來完善自己。 二、認識自我的途徑 1、通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 2、通過他人了解自己。 3、通過集體了解自己。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故事導入:可憐的青蛙(請擅長講故事的學生將故事繪聲繪色地表述出來。)
森林中要舉辦“大”比賽,老虎走上擂臺,動物們高呼“大”。大象登場表演,動物們也歡呼“大”。這時,臺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氣壞了,難道我不大嗎?青蛙“嗖”地跳上一塊巨石,拼命地鼓起肚皮,并神采飛揚地高喊:“我大嗎?”“不大!”傳來一片嘲諷之聲。青蛙不服氣,繼續鼓肚皮。隨著“嘭”的一聲,肚皮鼓破了。可憐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教師設問:可憐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說明了什么?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老師歸納:說明青蛙沒有正確認識自己,回答類似的內容也可。)
教師引導:同學們,你們認識自己嗎?平時我們的眼光審視的都是別人,今天讓我們來好好地認識自己。
引出課題: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自我新認識(板書)
把正確認識自己的重要性以故事形式展現出來,比簡單說教更有說服力。通過故事講述,讓學生認識到要正確認識自己,更能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激發學習興趣。活動一:猜猜我是誰發給學生表格,讓學生填寫3~5句描寫自己的句子,描述自己的自畫像。 猜猜我是誰:(不能把自己的名字寫出來) 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寫完后將表格收回,請學生代表隨機抽取,念出其中的句子。全班同學一起猜是誰寫的,并請學生簡單說出理由,看看該同學自己的描述是否準確。(教師引導學生) 教師總結:1、正確認識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板書) 通過對比分析,學生在表述理由時,引發思考,發現真正表述的自己,必須從外在和內在加以認識,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才是比較完整的自己。有利于正確認識自己。活動二:她美嗎?閱讀教材46頁的故事(一位漂亮姑娘上公交車不讓座給抱著嬰兒的農村婦女的故事)問題討論:a.如果你是這位姑娘,你會怎樣做?b.人的內在美與外在美有什么聯系嗎?c.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學到什么? 學生的討論:(展開四人小組討論,時間大約2分鐘,請小組代表回答) 教師引導:正如這個故事最后所說的,她仍以剛才的姿勢坐著,“我”卻再也不感到賞心悅目了。美應是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和諧統一。教師總結:2、全面認識自己,既要認識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認識自己的內在素質。(板書) 通過閱讀故事,引發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問題討論,引導學生理解外在美與內在美是和諧統一,既要認識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認識自己的內在素質。活動三:認識真實的自己填寫表格,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我的優點:1、________; 2、________。 我的不足:1、________; 2、________。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在自己填寫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贊美同組成員的優點;或者選擇真誠地提出同組成員的不足;也可以請同學幫自己找出優點和不足。
要求:贊美優點和提出不足都要真心、真誠,從幫助同學的角度出發,不能冷嘲熱諷。 問題思考: a.填完表格之后有什么感受? b.對比過去和現在,你的優點和不足有變化嗎? c.同學們的評價,對你有什么啟發? 學生討論并回答。 教師引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的外在形象與內在素質都有優點和不足,重要的是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 教師總結:3、全面認識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板書)通過填寫表格和同學的評價分析,引導學生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現在的優點和不足,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活動四:改正自己的缺點讓學生討論什么樣的缺點是可以改正的,教師可適當提示。如貪玩、好動等。(學生討論并回答) 教師總結:4、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過不斷改正缺點來完善自己。(板書)教師勉勵:在這世界上你是獨一無二的一個。生下來你是什么,這是世界給你的禮物;你將成為什么,這是你給世界的禮物。 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白缺點是可以改正的,從而樹立起發展地看待自己的觀點。活動五:自我評價 過渡:同學們,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不斷認識自己呢? 二、認識自我的途徑(板書) 教師導入:同學們,誰最了解自己?是自己,還是別人?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表格:
最大的優點:
最大的缺點:
最驕傲的是:
最后悔的是:
最想做的是:
最喜歡的是: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是一個 的人。
讓幾個學生展示并自我評價...... 教師總結:1、通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板書) 通過分析討論,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實際,對自己展開自我評價,相互探討交流,進行自我反思認識自己。活動六:他人評價(猜猜他是誰) 過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游戲1:讓學生做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自己的嘴巴的游戲。 同學們實踐,談感受。 游戲2:“猜猜他是誰。”(發下紙條,正面讓學生寫上對自己熟悉的一位同學的評價,背面寫上名字。老師大聲念出來,其他學生一起猜!) 教師引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說明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此善于通過他人了解自己,就能幫助我們更準確地認識、了解自己。
教師總結:2、通過他人了解自己(板書)通過趣味游戲,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理解自己觀察自己是不全面的,只有通過他人才能全面觀察到自己。活動七:他們眼中的“我” 過渡: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如果通過他人了解自己, 則更容易全面準確地認識自己,所以我們要重視他人的態度與評價。不過,僅僅是個人評價還不足夠,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體中,集體往往對一個人的評價更全面、更客觀。 為了讓同學們能夠更加準確、全面地認識自我,老師請了幾位同學把預先寫好的作業(教材p50中的表格)讀出來。講出“父母眼中的我”、“同學眼中的我”、“老師眼中的我”、“我眼中的我”。 聽了剛才大家的評價,加上前兩種評價(自我、他人評價),就構成了一個多層次、多方位的立體評價體系,這就是集體的力量,也是我們認識自我的第三條途徑。 教師總結:3、通過集體了解自己(板書)通過活動的分析,學生認識到通過集體了解自己能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課堂總結教師引導:剛才我們學習了認識自我的三條途徑,也進行了評價。現在我們回過頭反思自我認識。我們應該繼續發揚什么,需要改進什么?(每位同學用紙寫出來,老師巡視并適當點撥、啟發,得出我們要做一名不斷更新、完善自我的人。) 教師總結:我們要做一名不斷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的人。 作業布置:暢想十年后的我。反思現狀,有利于學生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教師鼓勵,從情感方面觸動學生,注意落實知識點。
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一框的教學設計 篇2
資源作者: 蔡文勇 作者單位: 廣州市第一中學 學科名稱: 政治科 年級(模塊)名稱: 七 年級(模塊)章節:第 二 單元(填單元名稱) 認識新自我 第 五 課(填課題名稱) 自我新期待 第 一 框題(填框題名稱) 日新又新我常新 關鍵詞(3~5個):全面認識自己、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認識自我的途徑 【教學目標】課程標準內容目標
具體學習目標
知識
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的優缺點,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
全面發展地認識自己了解一個人的美是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和諧統一;嘗試用全面、發展的眼光評價自己。用科學的方法對待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的信心,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完善自我。
認識自我的途徑運用自我觀察、他人評價和集體比較等認識自我的途徑和方法。【資源分析】(一)學情分析每一個人是自己生命的主宰,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正確認識自我,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此有所了解,但缺乏全面的認識,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外在美和優點,卻沒有看到自己的內在美和缺點,缺乏有效的認識自我的途徑,未能落實在日常行為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地認識自己,了解一個人的美是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和諧統一,嘗試用全面、發展的眼光評價自己;運用一些有效的認識自我的途徑,幫助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對待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的信心。(二)教材分析《日新又新我常新》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一框題的授課內容。第五課的第二框題和第三框題分別是《發現自己的潛能》和《自我新形象》,三個框題是按照了解自我到發現自我、再到設計自我這樣的構思來安排的,因此能夠準確的認識自我是前提和基礎。本框題由兩目組成,包括自我新認識和認識自我的途徑。本課是教導學生進行正確認識自己,使自己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地發揮,實現自我價值,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了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的優缺點。其中《日新又新我常新》一框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的重要課題,能夠幫助學生來回答他們自身極感興趣又需要恰當引導的問題,比如我是個怎樣的人,我的能力如何等問題。初中生自我意識開始增強,但往往又不能很好的客觀的評價自己,這就需要正確認識自我,而本課的學習恰恰要達到這個目的。通過教學讓學生嘗試用全面、發展的眼光評價自己,學會運用自我觀察、他人評價和集體比較等方法不斷認識自己,不斷更新和完善自我,遵循了初中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三)相關資源分析1、網絡資源 2、學生資源
3、教師參考用書和《學習與評價》【教學重點】 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我,從而學會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教學難點】 對內在美和外在美的討論,防止一味追求外在美,或者為了突出內在美,而盲目否定外在美。
【教學思路】
創設情景 展示案例 提出問題 師生探究 分析問題 生成知識 情感共鳴【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問題探究法、活動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教學模式】 講、練、議、評。【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查找相關的資料、故事、案例。 2、制定課堂教學用于學生填寫的自我評價表格。 3、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準備用3至5句話描寫自己,描述自己的自畫像,“我是……”。 2、認識歸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3、完成作業(教材p50中的表格:父母、同學、老師眼中的我)。 【課型】新授課【教學時間】1課時【板書設計】第五課 自我新期待 第一框題、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自我新認識 1、正確認識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全面認識自己,既要認識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認識自己的內在素質。 3、全面認識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 4、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過不斷改正缺點來完善自己。 二、認識自我的途徑 1、通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 2、通過他人了解自己。 3、通過集體了解自己。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故事導入:認識自我(請擅長講故事的學生將故事繪聲繪色地表述出來。)
古希臘人把“能認識自己”看作是人類的最高智慧。“認識自我”這句鐫刻在古希臘德菲爾城阿波羅神廟里唯一的碑銘,猶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達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內在要求和至高無上的思考命題。
教師引導: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自我認識的程度,對其自身發展而言,尤顯重要。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中,能否真正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或決定著一個人的前程與命運。
引出課題: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自我新認識(板書)把自古以來正確認識自己的重要性以故事形式展現出來,比簡單說教更有說服力。通過故事講述,讓學生認識到要正確認識自己,更能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激發學習興趣。活動一:說出你心目中的“美”過渡:也許很多同學會說,世上最了解自己的莫過于自己,我當然認識自己了。但事實是否如此呢?文學家蘇軾寫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認識自己有時比認識別人可能更要困難。 問題討論: a.你判斷一個人“美”的標準是什么? b.人的內在美與外在美有什么聯系嗎? 組織學生進行四人小組討論,請學生代表講述自己的看法,并簡單說出理由,看看該同學自己的描述是否準確。(教師引導學生) 教師總結:一個人的美應是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和諧統一,內在美對外在美起促進作用。 每個人的外在形象與內在素質都存在著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全面認識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 1、要全面認識自己 通過對比分析,學生在表述理由時,引發思考,發現真正表述的自己,必須從外在和內在加以認識,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才是比較完整的自己。有利于正確認識自己。活動二:認識真實的自己 填寫表格,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優勢
例證
優勢
例證
我的優點:1、________; 2、________。 我的不足:1、________; 2、________。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在自己填寫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贊美同組成員的優點;或者選擇真誠地提出同組成員的不足;也可以請同學幫自己找出優點和不足。并且講出具體的例證 要求:贊美優點和提出不足都要真心、真誠,從幫助同學的角度出發,不能冷嘲熱諷。 學生討論并回答。 教師引導:每個人的外在形象與內在素質都有優點和不足,重要是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 通過填寫表格和同學的評價分析,引導學生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現在的優點和不足,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活動三:閱讀故事
故事一: 孔雀和朱娜 孔雀向天后訴苦,說夜鶯以她的歌取悅每個人的耳朵,而她的聲音非常難聽,別人都笑話她。朱娜安慰她,說她有美麗的羽毛是別的鳥兒所不能比的,但孔雀還是很傷心,最后在悲觀絕望中死去。
故事二: 橄欖樹和無花果 橄欖樹笑無花果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換葉,一陣大雪下下來,無花果因為落盡了葉子,雪就無法落在它身上。而橄欖樹滿樹都是葉,雪就落到它的枝椏上,壓斷了它的枝椏,奪去了它的美麗和生命。 學生思考 學生的討論:(展開四人小組討論,時間大約2分鐘,請小組代表回答) 教師引導: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但同時,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不必為此沮喪,也不必為此沾沾自喜。因為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通過閱讀故事,引發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問題討論,引導學生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但同時,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閱讀故事:非洲加納,一位老師拿出了一張畫有一個黑點的白紙,問他的學生:“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們盯住黑點,齊聲喊到:“一個黑點”。老師非常沮喪。“難道你們誰也沒有看到這張白紙嗎?眼光集中在黑點上,黑點會越來越大。生活中你們可不要這樣啊!”教室里鴉雀無聲。 老師又拿出一張黑紙,中間有一個白點。他問他的學生“孩子們,你們又看到了什么?”學生齊聲回答:“一個白點”。老師高興地笑了:“孩子們太好了,無限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你們。”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學生回答 教師引導:面對紛繁復雜的人生世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煩惱上,生命就會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轉移到快樂之中,你將會得到幸福。同樣的道理,面對自己,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缺點、不足,你將會悲觀絕望,停步不前;如果你能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你將會充滿信心,迎接生活的挑戰。 2、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白缺點是可以改正的,從而樹立起發展地看待自己的觀點。活動四:用發展的眼光看看自己的變化 學生思考討論: 看看自己近一兩年來的變化習慣方面的變化: 學識方面的增長: 性格方面的變化: 能力方面的提高: 讓學生討論自己有什么變化,教師可適當提示。(學生討論并回答) 教師引導:每個人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自身的優點、缺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過不斷改正缺點來完善自己。 通過分析討論,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實際,對自己展開自我評價,相互探討交流,進行自我反思認識自己。活動五:自己眼中的“我”和別人眼中的“我” 過渡:同學們,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不斷認識自己呢? 二、認識自我的途徑學生活動:先分組活動,各組由一名同學負責,每位同學先將前面填過的優點缺點表格展示給大家,其他同學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意見。每位同學對比自己眼中的“我”和別人眼中的“我”有何不同。然后各組將結果在全班內交流,再由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教師導入:同學們,誰最了解自己?是自己,還是別人?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表格:
最大的優點:
最大的缺點:
最驕傲的是:
最后悔的是:
最想做的是:
最喜歡的是: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是一個 的人。
讓幾個學生展示并自我評價...... 同學們實踐,談感受。 教師總結: 1、通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 2、通過他人了解自己。3、通過集體了解自己。 通過活動的分析,學生認識到通過自己、他人、集體的評價能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課堂總結教師引導:剛才我們學習了認識自我的三條途徑,也進行了評價。現在我們回過頭反思自我認識。我們應該繼續發揚什么,需要改進什么?(每位同學用紙寫出來,老師巡視并適當點撥、啟發,得出我們要做一名不斷更新、完善自我的人。) 教師總結:認識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礦,擁有自信、自主、自愛,你就一定能夠在自己的人生中展現應有的風采。我們要做一名不斷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的人。 作業布置:暢想十年后的我。反思現狀,有利于學生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教師鼓勵,從情感方面觸動學生,注意落實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