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強少年始
蔣媽媽很喜歡周恩來好問的精神,就笑著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一層硬硬的黃殼。它的一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移栽鋤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這碗大米飯,可真不容易啊1周恩來驚訝地說。
“是呀,這十多道關,也不知道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這香噴噴的大米飯是種田人用血汗澆灌出來的。”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蔣媽媽一番深刻的教誨,不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還堅持每天練一百個大字。
有一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一個路途較遠的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風塵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勁呵欠連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堅持練完一百個大字再休息。陳媽媽見狀,心疼不過,勸道:“明天再寫吧!”
“不,媽媽,當天的事當天了1周恩來說服了陳媽媽,連忙
把頭埋在一盆涼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頭腦也清醒多了。
一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一把奪過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
“不1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個大字,皺著眉頭認真地說:“陳媽媽,你看這兩個字寫歪了。”
說著,周恩來白嫩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這止。
郝經春:自強就會堅實
郝經春,招遠市張星鎮少先隊總輔導員,第四屆全國十佳少先隊輔導員。很小的時候,由于患小兒麻痹癥,郝經春左腿留下了殘疾。但聰明好學的郝經春,并沒有在厄運面前低頭,而是與命運不斷抗爭。
“我要讀書,我要上大學!”這種堅定的信念,支撐著他從小學一路順風地升入了高中。1979年,郝經春高中畢業參加了高考,成績高出錄取分數線30多分。郝經春在家里熱切地期盼著錄取通知書的到來,但別人都一個一個上大學去了,他的錄取通知書卻杳如黃鶴。后來一查詢,原是由于他身體殘疾,被拒之大學校門外。為此,郝經春徹夜不眠,淚水浸濕了他的枕巾。
1982年,山東人民廣播電臺播放了“張海迪的故事”,在收音機旁的郝經春被她的精神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反復哼唱張海迪唱過的歌,心中的理想再次點燃。1983年,山東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始。聽到這個消息,郝經春興奮不已:我又可以圓自己的大學夢了!于是,他立即報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從此踏上了自學道路。
3年的專科學習期間,他曾有過在大年三十抄英語單詞的時候,也曾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十七八個小時一直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1986年10月,他順利地通過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11門功課,拿到了大專文憑。1991年,他又拿下了本科文憑,成為招遠市第一個自學考試本科畢業生。
自強不息的郝經春自1980年開始任小學教師,雖是民辦教師,但郝經春非常珍惜這份工作。為提高業務水平,他抓住一切機會學習。那時候民辦教師的津貼只有幾十元錢,他自費訂閱了多種書籍,增加自己的知識面。每次進縣城他都是空著肚子回家吃飯,從不舍得到飯店吃一碗5角錢的面條,但每次他都要到新華書店去看一看,并且每次總能從書海中“撈”回幾本自己心愛的書。
1987年,郝經春被煙臺市教育局錄用為公辦教師,在首次教師職稱評定中,作為當時全鎮小學惟一的大專畢業生被破格確定為小學一級教師。
郝經春說:落榜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念,失去信心。雖然我的雙腿不如別人健康,但自強讓我的腳步走得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