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教學設計
專家提醒:當面對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歹徒行兇時,我們要依靠智慧準確做出判斷,有能力時,要勇敢的同其搏斗,沒有能力時,要采取機智靈活的方法與其斗爭,爭取把損失降到最小,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害,力求保全自己。
老師點撥: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有效的自我保護,呵護青春稚嫩的花朵,守護生命不息的燭光,這才是宇宙間至高無上的黃金法則,尤其對未成年人來說,學會自護,這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看到的,希望三個來自生活真實的案例能給我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更多的啟迪。
問題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 針對這些現象未成年人應該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學生討論、回答:自己聽說過的,觀察到的,甚至親身經歷的侵犯未成年人
合法權益的諸多現象,并說出解決的辦法。
課件展示:幻燈片:“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
如:輟學兒童、雇用童工、偷看孩子日記、敲詐錢財、拒不撫養孩子、校園安全事故等。
總結:當面對程度較輕的侵害時,可以采取的方法和對策。
案例分析:教材62頁案例。
14歲的趙方父母離異,父母都不愿承擔他的撫養費,他找到父母的單位領導,希望通過調解解決,但遭到父母的拒絕;趙方只好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最終經過法院的審理、調解和教育,趙方父母終于同意按法律規定承擔他的撫養教育費用。
提出問題:14歲的趙方是如何成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
學生回答:(略)
教師點撥:
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非訴訟途徑即通過政府有關部門、司法機關、人民團體、有關社會團體等反映問題,尋求幫助,或者通過調解仲裁等方式解決爭議,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訴訟途徑就是到人民法院狀告侵權者,是維權最正規、最有效、最權威的途徑,通常分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
在21世紀的今天,法制建設不斷健全,能否樹立法律意識,學會依法維權,是一個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質。
【走進生活】
課件展示:案例
初中生小明迷上了網絡游戲,父母多次苦口婆心的規勸,但是收效甚微,小明開始出入網吧,并結識了一些無所事事游手好閑的不良青年,他多次偷偷的拿家里的錢去上網,終于當他再次偷偷賣了媽媽的手機換取了200塊錢去上網時,忍無可忍,傷心失望的父親將他痛打一頓
,并一氣之下把他趕出了家門。
提出問題:假如你是小明,你會怎么辦?
學生小組探討,回答:
老師總結引導:
1、小明首先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下定決心改正,與父母進行溝通,爭取父母的原諒。還可以請學校或者有關部門調解等等。
2、父親的做法也是不對的,侵犯了小明的合法權益,應采用恰當的方法對小明進行教育和引導。
3、生活中,我們還應遠離各種不良誘惑,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拓展演練】
見同步學習與探究。
【我的收獲】
學習了本節課的內容,你有哪些收獲?你知道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教師總結提升】
自我保護是一種責任,它是對自己、對家人真正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對生命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高層次的關照;
自我保護是一種能力,只有不斷的學習、思考、鍛煉,這種能力才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