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八課 法律護我成長
一、學習目標
1.了解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識別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現象和行為。
2.知道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
3.體會家庭、學校、社會、司法保護給予我們的關愛,學會感恩,增強依法律己、依法維權、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勇氣和信心。
二、活動方案
【活動一】基本知識梳理(要求:對照課本,體會知識框架的內容,5分鐘)
【活動二】了解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基本內容
案例:“藍極速”網吧縱火案
小軍(化名)──縱火少年犯之一,年僅14歲。年幼時父母離異,歸父親撫養,但父親對他不管不問,還經常打他。開學了,小軍每天準時離開家,晚上很晚回來。一天,爺爺到學校才知道,這學期老師根本沒有見過他。小軍爺爺想:為什么學校不及時告訴家長?小軍居住的小區,有很多網吧,上面貼著“未成年人禁止入內” 。每次,爺爺找小軍,網吧都不讓進,可碰到小軍時,他卻說:“我在里面呆了一天一夜”。“藍極速”網吧縱火案在審理過程中,與以往的審理程序不同的是,審理程序不公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藍極速網吧”縱火案作出判決,四名少年犯均受到了法律的懲罰,其中小力(男,13歲)因不滿14周歲,本著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未追究刑事責任,被收容所教養。
思考:分析材料,小軍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法院對此案例的審理過程是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什么保護?
【活動三】善用法律、智慧保護自己
情境一:九年級學生小明放學后,騎車回家,因天黑沒有路燈,一不留神摔倒在正在施工的溝里,造成左手臂骨折。他想去找施工單位理論,媽媽說:“是你不小心,怪誰?”
思考:當我們合法權益受侵害時,哪些機構可以給我們提供幫助?受害者維權的途徑有哪些?最正規的途徑是什么?
情境二:一天放學,李智獨自背著書包往家走。突然,身后有人說:“嘿,哥們兒,等會兒!”李智回頭一看,是個陌生人。還沒等他開口,陌生人就說:“最近哥們兒手頭有點緊,借點錢用。”
思考:假如你是李智,你會怎么辦?
三、課堂反饋
(一)單選題
1.國務院《禁止使用童工的規定》中明確規定:對使用童工的企業,每使用一個童工每月的罰款最高額度可達1萬元。這屬于對未成年人的 ( )
a.家庭保護 b.學校保護 c.社會保護 d.司法保護
2.“上下課的鈴聲是音樂,水龍頭分為高中低,課桌椅可以調節高矮。”這些措施體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關于 ( )
a.家庭保護的規 b.學校保護的規定
c.社會保護的規定 d.司法保護的規定
3.維護我們合法權益的最正規、最權威和最有效的途徑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