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a.正當防衛 b.緊急避險 c.檢舉揭發 d.訴訟
4.放學后,在離校門不遠的地方,小明看見幾個流里流氣的青年把本班同學張西奧四面圍住,準備動手打人。面對這種情況,小明的最佳做法是 ( )
a.迅速召集本班男生,與這幾個青年搏斗
b.不予理睬,張西奧得罪了別人,應當自己承擔責任
c.及時報告老師或打110報警
d.不顧一切挺身而出,獨自同不法青年血拼到底
(二)材料分析
5.材料:八年級學生小梅被一個流里流氣的外地男青年截住,先是要與她交朋友,后來提出要錢并拔刀要挾。小梅見周圍沒人,又無法脫身,便靈機一動,三轉兩轉把那人帶到派出所后門,說:“進吧,這是我家!苯Y果壞人落了網,小梅有效地保護了自己。
這一事例給我們哪些有益的啟示?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七下)
參考答案:
活動二:1.作為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法律最顯著的特征是:①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如刑法的制定和修改都是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②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如材料三中人民法院判處單定方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財產人民幣80萬元等。③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如材料三就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2.(1)我國法律具有規范作用。我國法律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①法律的規范作用突出表現為,它規定人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②如果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處理。③法律為人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④法律是評價人們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
(2)我國法律具有保護作用。①我國法律是我們生活的“衛士”; ②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③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④我們享受權益,需要法律的保護。
活動三:(1)一般違法行為相對于犯罪,違法情節比較輕微,社會危害性較小,違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兩者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
(2)根據刑法的規定,我國刑罰的種類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
主刑,是對犯罪分子適用的主要刑罰,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五種。
附加刑,是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三種。
活動四:(1)吳某在學校教學樓縱火是犯罪行為。犯罪對自己、家庭、學校和社會有百害而無一利。對自己:影響學業、影響身心健康、自毀前程;對家庭:家庭會因對學校的經濟賠償而加重經濟負擔,使家人心理蒙上陰影;對學校:給學校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嚴重影響同學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擾亂了學校的正常秩序;對社會: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安定,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等等。
(2)①這一案例告訴我們:不良行為有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所以,要從小事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②我們應學法、懂法,樹立法律意識,維護法律尊嚴,自覺依法自律,做一個守法的人。③加強修養,踐行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④自覺遵紀,謹慎交友,拒絕不良誘惑,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預防違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