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母》教學設計
師:在同學們的生活中,一定還有成功化解與父母沖突的例子
請2個同學分享成功化解與父母沖突的例子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上的“化解沖突小錦囊”,由此歸納出溝通的四大法則。
演示課件:溝通的四大法則
(四)歸納小結,指導實踐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找到了一些解決沖突的錦囊妙計,你用過這些方法了嗎?如果沒用過,不妨試一試。
師:好了,一堂課的時間不能解決所有的煩惱和所有的問題,但同學們的許多經驗卻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說得好,我們更要做得好。(作業布置)大家下去以后,請完成書上51頁到52頁的內容,并請父母談談他們的看法。同時也請大家參照書上“閱讀與感悟”中 “成長的談判”,試著與爸爸媽媽簽訂一分成長協議,與父母來一次真誠、愉快的溝通。
最后,在這幾幅圖片中結束我們今天的課程。
七、本課板書設計如下:
二、愛的沖突以及化解沖突小錦囊
(一)愛的沖突
1、與父母起沖突的原因
2、與父母產生沖突是正常的現象嗎
3、經常跟父母起沖突有什么危害性
(二)化解沖突小錦囊
1、多與父母溝通,多了解父母,學會換位思考
2、溝通的方法
八、教學反思
在教學的設計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有意地設計了一些鋪墊和引導,既鞏固舊有知識,又為新知識提供了附著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突出活動的有效性,多層次、多角度展開對問題的研究和討論,由此解決親子之間沖突問題,化解了親子之間的矛盾,教師起 “導”的作用,關注學生的“學”。
活動設計注重心靈體驗,強化正信息。
由于本課主要是以活動為主,因此活動開展是否成功對本課的學習至關重要。例如安排的辯論,由于要我們是農村學校,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要注意辯論一邊倒的情況;或者是安排的情景劇,有可能也會出現學生“逆反”心理的表演,這些都是需要老師的引導。
當然,一堂課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由于初中生的年齡及性格特點,他們往往“明理”但卻無法“踐行”,也就是不能把對父母的愛持之以恒的落實到行動當中。因此,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方面,需要向課外延伸,培養學生從日常的點滴事情做起。在課后要及時的加以引導,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繼續跟蹤情況,同時也要請家長參與到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當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