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課《撐起法律保護傘》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一、內容標準
學習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樹立自我保護意識,能夠運用法律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二、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依法進行自我保護的意識,促進自身健康成長,運用法律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能力: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掌握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知識:學習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是山東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二個項目的內容,主要引導學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敢于和善于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知道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敢于運用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本項目由引言和兩個層次的內容組成。教材安排的兩個層次從不同角度向學生介紹自我保護的方法。第一層次講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突發或意外的傷害時,如何運用有效的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保護自己免受不法侵害;第二層次是講述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后,如何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未成年人受到傷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未成年人生活經驗少,自我保護能力差,特別容易受到傷害。所以,一方面要靠智慧,另一方面要靠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本項目在內容結構上分為緊密相聯的兩部分,其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是教學重點,“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是教學難點。
四、教學活動
來到長沙,見到同學們之后,看著同學們的笑臉,我也想到了我的學生們,同樣是燦爛的花季,我邀請大家一起,打開青春的相冊。
播放幻燈片、老師解說:青春的相冊。
通過一幅幅畫面和教師的解說,表達出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希望,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還離不開自身的保護。
【生活警示】
通過選取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啟發學生思考,掌握自我保護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案例一:小女孩沉著機智,巧周旋化險為夷。
11歲女孩毛毛被歹徒綁架,她沉著機智,假裝順從,穩住歹徒,與歹徒聊天,觀察周邊,保存體力,爭取時間,經過與歹徒50個小時的周旋,終于等到了警察的成功營救。
案例二:盲目反抗,花季少女街頭被害。
XX年11月7日晚8時許,在山東省青島市人民路和南寧路交界處,初二學生媛媛在離家僅500米的地方突遇一持刀歹徒搶劫她的手機。情急之下,媛媛奮力反抗,在她反抗的過程中,歹徒先后兩次將其按倒在地,當歹徒第二次將其按倒時,媛媛抓住了歹徒的衣服,急于脫身的歹徒在她的脖子上連刺兩刀,其中一刀刺穿了她的頸部大動脈,媛媛被送到醫院搶救,因失血過多,最終死亡。
案例三:沉默的羔羊。
XX年1月4日晚12時,江西省興國縣某中學校園內,一場長達2個小時的搶劫開始了,兩名搶劫者劉斐、鐘霆公然洗劫了兩棟宿舍樓的35名學生,令人驚訝的是,在整個過程中,所有的學生都選擇了無可奈何的沉默。后據劉斐、鐘霆交待,在作案前已做好了準備,一旦出現學生喊叫求援、集體抵制,他們就立即放棄、逃跑。可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沒有一位學生敢于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