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課堂游戲
(3)家長開始可以提示一些方法,比如水平擺、豎直擺等,以后讓孩子自由創作。
(4)3-4歲可以掌握到5以內,4-5歲可以掌握10以內的守恒。
十九、《尋寶貝》(分類練習)
目的:學習按物品的種類進行分類2歲,根據成人的示范進行分類 3歲,根據成人的指令性語言進行分類 4歲,根據物品的種類自己分類,并說出名稱
材料:小塑料袋或小籃子
要點:
(1)家長帶領孩子散步或戶外活動時,預先帶上小塑料袋,來到戶外或公園里提示幼兒揀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家長可以同孩子一起揀,如不同形狀的樹葉,花朵或花瓣,小石頭等,很多孩子都會喜歡這些寶貝的。
(2)開始展示自己的寶貝,指導或提示孩子將物品進行分類,并說出名字。
(3)家長可以以此講些故事給孩子聽。
(4)回家注意洗手,告訴孩子講衛生的原因。
(5)也可以用家里的物品進行練習。
二十、《擺棋子》(分類練習)
目的:學習按物體的顏色分類、訓練手指的精細動作
材料:塑料跳棋或玻璃彈子跳棋
要點:
(1)將所有彈子取出放在一個盒子里。
(2)在家長的提示下,請幼兒先取一種顏色的彈子,選一個陣腳開始擺棋子,年齡稍大的可以一邊擺一邊唱數1-10。
(3)依次將六種顏色全部擺完。家長可以同時教孩子顏色的漢字和英語單詞。
(4)可以雙手同時擺,訓練雙手的靈巧性。
二十一、《排排隊》(排序練習)
目的:學習有規律排序的方法
材料:彩色串珠數個,或是幾何圖形的積木數
要點:
方法一,掌握兩種物體的排序
(1)同是圓形串珠,一個紅色,一個綠色,引導孩子進行紅、綠、紅、綠……排序;
(2)可以進行相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積木的排序。
方法二,掌握3種物體有規律的排序
(1)相同形狀不同顏色的排序。
(2)相同顏色不同形狀的排序。 無論哪種方法,家長都要先示范給孩子看,一是激發孩子參與創作的興趣,二是便于孩子模仿理解。孩子操作后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用語言表達出來,鼓勵孩子用和家長不同的方法進行排隊,培養孩子的思維和創造力。
二十二、《哪個長哪個短》(比較練習)
目的:學習按長度排列物體的順序
材料:五根吸管(吸管之間長度相差50px),500px直尺一把
要點:此游戲要在孩子能分辨長短的基礎上進行。
(1)取出5根吸管,讓孩子觀察他們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2)取出最長的,與最短的比一比,問問孩子。再任意取兩根比一比哪個長哪個短?
(3)小吸管要從最長的到最短的排個隊,請孩子來幫忙,取出直尺縱向放在左側,吸管一端要頂住尺子橫向放。
(4)鼓勵孩子大膽嘗試著放,成功了要表揚。
(5)如果孩子排序有困難,家長可以先示范。讓孩子按照示范擺,逐步到自己獨立擺好。
(6)把直尺橫向放,縱向放吸管,讓孩子再次嘗試。
二十三、《幫幫小迷糊》(分類練習)
目的:學習用排除的方法進行分類,形成對類概念的形象認識
材料:可以利用實物,也可以利用圖片
要點:
(1)準備幾個神秘的小口袋(可以封口的小布袋),里面預先裝好物品,有幾件屬于同類物品,有一件是不同類的。讓孩子打開口袋,取出物品進行分類,然后作出決定,將不同類的不再裝回口袋中。
(2)利用圖片,讓孩子把每幅圖中不屬于同類的物品用筆畫出來。
二十四、《做麻花》(比較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