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上冊《8、9的加減法》教案(精選2篇)
數學上冊《8、9的加減法》教案 篇1
總課時數: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感受加減法之間的聯系,會計算8、9的加減法。
2、通過課堂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索意識、評價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會正確計算有關8、9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通過課堂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表達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7個紅色圓片、2個白色圓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對口令。復習有關8、9的組成。
2、看圖列式。
○○○○ ●●● ○○○○|●●●
問:你們能根據一幅圖列出2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或減法算式嗎?
二、新授。
㈠創設情境,嘗試計算8的加減法
1、看圖說話。(出示紅花圖畫)
師:漂亮嗎?圖上畫著什么?誰還想說,并且和他說的不一樣?(讓學生充分說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學生聯想一些童話情節。)
2、根據這幅圖,你能寫出哪些算式?小組合作討論。
匯報交流,教師板書:5+3=8、3+5=8、8-5=3、8-3=5
師:看一幅圖,我們可以列2道加法算式和2道減法算式。
㈡動手操作,教學9的加減法。
1、擺5個紅小棒,4個綠小棒(老師領著學生整齊地擺出來)
師:你能根據你擺的小棒,列幾道不同的算式嗎?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5+4=9、4+5=9、9-5=4、9-4=5
㈢出示想一想:4+4=8-4=
師:怎樣計算?說說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一的第6、7、8、9題。
1、第7題。
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哪兩個數相加或相減得到8。
2、第6題。
學生獨立理解題意,看圖列式,集體訂正。
3、第8題。
計算,要求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
4、第9題。
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上書寫算式。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你在這節課學會了什么?
加減法,設計,教學
數學上冊《8、9的加減法》教案 篇2
本文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8、9的加減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8、9的加減法》是小學數學第一冊第六單元第二小節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在學生學習了7以內的加減法和8、9的認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是進一步學習2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它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本冊書的重點內容。
本節課一開始,復習和鞏固了8、9的組成,為今后熟練地口算打基礎。
在新課環節,我用孩子最喜歡的卡通人物來設立三關,在學生闖關中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我通過讓學生觀察主題圖,引導學生充分感受“一圖四式”。由于學生已經有了看一幅圖列出兩個算式的基礎,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對容易一些,而列出減法算式則是這部分的難點。利用老師的語言和動作引導,讓學生以看圖說話的方式搜集相關數據,初步感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其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操作,通過擺小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接著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計算,提問:你是怎樣算出得數的?鼓勵學生說出多種計算方法,使計算方法多樣化(如:數數、想數的組成與分解、調換加數的位置、算減法想加法等)。最后,通過送信游戲和課堂練習來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指導學生從小養成善于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用準確、簡潔的數學語言進行表述的良好習慣,并通過學生說三句話以及算式中每個數字所表示的意思讓學生真正明白了加減法的算理。
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第一個環節,讓孩子說的還是不夠,8,9的組成不夠熟練,在教學中,引導得多,放手讓孩子自己自主思考的時間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