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啟動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的動力
1.從實際中引出數學知識。
脫離實際的教學,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學生身邊的事物隔裂開來,既不利于他們理解抽象概括的數學知識,又無法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教學中,結合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知識,他們感到親切、易懂、自然。例如,一年級初步認識長方體,我問:你們見過壘墻的磚嗎?從你的學具袋里找一找哪個紙盒的形狀最像磚?小學生借助生活經驗,立即認出長方體的形狀,為進一步認識它的特征奠定了基礎;教學“圓的認識”從“汽車、自行車的輪子為什么都是圓的,而不是三角形、長方形的?”引入,學生被這似乎很熟悉,卻又講不清道理的問題所吸引,產生濃厚的求知興趣;講比例尺,從學生的照片和校園平面圖切入,一下子激起了他們的學習欲望。有的獨生子女缺少生活常識,給他們的學習帶來一些困難。我班一名男生已經上了二年級,還從來沒有買過東西。所以,他對解答簡單的買東西的應用題,感到茫然,無從下手,針對這種情況,我注意讓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例如在學習連減法應用題之前,我讓學生幫助家長買兩次東西,一次是在同一柜臺買兩種東西,一次是在兩處買東西。看一看售貨員是怎樣收錢,怎樣找錢的。課上,我把他們的事例編成連減法應用題,他們感到親切、自然,很快學會用兩種方法解答,并學會用減法性質進行簡算。
2.在生活中運用。
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之間的聯系,既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幫助樓內住戶每月計算水電費、為室內裝修戶測量并計算鋪地面用多少地板磚、噴涂四壁和屋頂需要購買多少涂料、植樹節時根據種植面積和樹苗棵數,計算行距、株距等?傊,凡是有助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我都讓學生去實踐。學生覺得這樣的題實在、有趣,身邊處處有數學,越學越有趣,養成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好學風。
3.到社會調查。
數學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對這一點學生認識越深刻,學習數學的需要性就越強。為此,在教學中,我結合有關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社會作些調查、訪問,了解數學的用途。如學習比例內容時,組織學生訪問養蝦戶往養殖池里投餌料、配藥水等活動。由于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實際,學生逐漸關注與數學相關的事物。他們看報紙、聽廣播都十分留意數學問題。他們經常向老師提出一些問題。如增加一個百分點是什么意思,中央說到200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是多少……我因勢利導,以學生搜集的數據,如我國鋼、糧、棉增長的情況等編成應用題,補充教學,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使學生看到我國各條戰線取得的輝煌成就,從中受到鼓舞,增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利用反饋信息,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學生在學習中,永遠不會處于同一的高度,教師不應該也不可能讓學生的思維完全按預定的軌跡運行。為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基礎上有所提高,獲得大面積豐收,在教學中抓好信息反饋是十分必要的。
1.全面反饋。
課堂教學的信息反饋越全面,就越有利于教師了解教學效果,以便從實際出發調控教學進程,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為此,在教學中我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簡易的即時反饋器(紅、藍、黃三色圓牌),用以表示各自的意見和態度。例如,在講課中,如果學生亮出紅牌,表示對所講內容理解和清楚了,教師不用再講了;學生做答時,如果亮出的是紅、黃兩色牌,說明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這時,為了強化正確的意見,就指名出示紅牌的同學闡明理由;如果想引起爭論就分別叫出示兩色牌的同學發言。在練習課中,如果學生亮出紅牌,表示解題順利,且已完成,教師及時獎勵。如果有人出示黃牌表示解題受阻,教師及時加以點撥,以利繼續學習。這樣,教與學的信息極為暢通,學生的正確意見得到肯定,問題得到解決,疑難得到排除,使優、中、差生都有所得,并使教學始終處于動態平衡的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思維得到發展。
2.及時反饋。
課堂上,我除了用即時反饋器外,還注意從學生的眼神、情緒、面部表情等方面推知他們的心理活動。當學生面帶微笑,說明教學成功,當學生緊鎖眉頭時,說明他們遇到問題不得其解,教師就要減緩進度或讓學生質疑。另外,我還從學生回答或解題、操作等活動中所提供的反饋信息,及時剖析他們理解概念、掌握思路的優劣,及時加以引導、點撥,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例如,有的學生說:“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苯處熥穯枺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這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能拼成平行四邊形嗎?”提示學生區分“面積相等”與“完全一樣”。有的學生說:“圓錐的體積是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強化“等底等高”的前提條件。課堂上,教師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及時加以分析、處理,使學生認識上的偏差得以及時糾正,從而保證和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3.準確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