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課堂教學最有效——《十幾減9》的案例與反思
在新課程標準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有“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體驗”、“觀察”等。新課程反復出現這些,我想目的就是強調要加強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的過程性,以改變原來單一的學習方式。這種讓學生在教師幫助下自己動手、動腦做數學,用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獲得體驗,并作類比、分析、歸納,漸漸地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那么對于《十幾減9》這節計算課,我該怎樣來體現上述理念,上好這堂課呢?在備課之前我就有點擔憂:第一、十幾減9對于現在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沒教學之前要一個得數不是問題,甚至有的學生還喜歡在老師面前大肆炫耀。那怎么樣讓這些個別學生在知道計算結果、已形成初步計算技能的同時,對計算過程感興趣,對課堂教學本身感興趣呢?這是本節課設計的一個重點。
第二、操作環節的設計。要讓學生了解計算過程,必定要展示其過程,那么操作的材料是選擇傳統的小棒還是其他?操作的形式是個別示范還是合作交流?
第三、在既沒有教學掛圖又沒有投影片的同時,怎樣更好地利用主題圖,讓學生更主動地學?
那么別人是怎樣來創設本節課的情境和設計新知的探究部分的呢?我翻閱了一些資料,現部分摘抄如下:
案例一:教學情景的創設部分
1、(出示寵物皮卡丘)你認識它嗎?你們喜不喜歡皮卡丘?今天皮卡丘又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和我們一起學習,下面皮卡丘請我們同桌的小朋友先來做個湊10的拍手游戲。
2、拍手游戲:10的組成。(同桌邊說邊對拍)
(1) 你拍1,我拍9,我們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團結起來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們從小愛學習,
你拍4,我拍6,說話老實不吹牛,
你拍5,我拍5,兩數湊數不馬虎。
(2)“十的組成”對口令游戲。(略)
3、復習十幾的組成。
同學們干的真棒。我們再來比一比看誰搶答得快,
17可以分成10和幾?
12可以分成10和幾?
15可以分成10和幾?
4、創設情境。
皮卡丘夸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決定帶大家一起去參加新年游園會。大家快來看看,游園會上有什么好玩的?
反思:
教師一開始就組織學生開展有趣的拍手游戲、搶答競賽,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活動中更熟練地掌握和鞏固十和十幾數的組成,既復習了舊知,又為學生探索新知,在知識和心理上做了積極的準備。這樣的情境創設學生是很有興趣,那這樣的教學設計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主動地建構嗎?
案例二:引導交流,探究新知部分。
1、(出示主題圖引入,提出數學問題,列式12-9)
師:你們的桌上已經有你們解決問題需要的用具,現在你們就可以用你們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教師巡視,注意發現不同的解決方法,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2、學生匯報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誰來向大家介紹你的方法,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1) 數一數
一個一個的數1、2、3……、9,拿走9個,1、2、3,剩下3個風車。
(2) 擺一擺
① 把12根小棒分成2份,一份擺10根,一份擺2根。先從10根里面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2根合起來就是3根,所以12-9=3。
② 把12根小棒分成兩份,一份擺10根,一份擺2根。先把2根拿走,再從10里面拿走7根,剩下的就是3根。所以12-9=3。
③ 想加法算減法
以為9+3=12,所以12-9=3。
……
反思:
這是一節全國性的公開課,這位教師的教學素質是我所不能比的。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充滿了探索的過程,學生通過獨立的計算嘗試,不斷地發現與別人有所不同的算法,再通過交流,使頭腦中那些初步的計算思路得以清晰、明確起來,或者在傾聽同學的陳述中獲得啟示。從中感受數學發現的樂趣,增加學好數學的信心。而我的學生能嗎?他們能主動探索,能把自己的發現同別人、一起分享嗎?
在上述兩篇教例的啟示下,我開始設計了《十幾減9》,其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情境,提問題
課前在講臺上放上13瓶墨水(10瓶的一盒和零散的3瓶)
師:剛才下課前,小朋友圍著這個盒子非常好奇,紛紛問我,這盒子里是什么呀?現在你知道是什么呀?
生:是墨水
師:(故作驚訝狀)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盒子外面寫著“高級碳素墨水“
師:太厲害了,那你猜猜里面有幾瓶墨水呢?
生:10瓶。
師:又怎么知道的?
生:外面不是寫著“10瓶裝”嘛。
師:觀察得真仔細!現在老師準備拿走9瓶(板書:拿走9瓶),你想老師會怎樣來考你們呢?
生:我知道老師要問我們的是:還剩幾瓶墨水?
師:跟老師想到一塊兒去了,那還剩下幾瓶墨水呢?(板書:還剩幾瓶?)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
生:13-9=4
師:這個“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4”表示剩下的瓶數。
師:(演示:指著外面的3瓶)要拿走9瓶不夠,怎么辦?你能幫助李老師嗎?(故作為難狀)
生:從盒子里拿呀
二、引導交流,探求新知。
師:你們能用自己手中的學具代替墨水瓶試著拿一拿。(學生獨立操作)
師:把你的拿法能展示給這么多小朋友看嗎?
(生上臺操作)
生1:我先從外面拿走3瓶,不夠,再從里面拿6瓶,盒子里還剩下4瓶。(板書:9-3=6,10-6=4)
生2:我與他的拿法不一樣,我直接從盒子里拿走9瓶,在把剩下的1瓶與外面的3瓶合起來是4瓶。(板書:10-9=1,1=3=4)
師:我9瓶墨水拿不過,怎么辦?
生:用一只塑料袋裝呀
師:可我今天沒帶。
生:老師我知道了,你只要取出一瓶,連盒子一起帶走不就得了。
師:(教師學著示范)這個注意不錯。
生:老師我不拿,也能算。
師:你有這么大本事,那是怎么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