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數學活動課 提高學生數學素質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數學應用將愈來愈廣泛,這就要求未來的人才具備較高的數學素質。因此,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將是戰略之策。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主要指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便能合理、靈活地解決問題。實踐證明,培養高數學素質的學生,只*單一化的學科課堂教學還不夠,而數學活動課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素質這一目標的實現,數學活動課應以數學思維訓練為核心,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做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等過程,理解數學問題的提高、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初步的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誘發、培養、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形成良好的數學素質打好基礎。
數學活動課的目的之一是誘發、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就是說,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通過數學活動課的學習活動,在學習數學的興趣上都有所提高。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創情、激情、融情,使每個學生都饒有興趣地參與活動,在愉快的活動中探索,體嘗成功的喜悅,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心理品質得以更好的發揮,取得教學高效益。如學習完10以內數的認識后,我利用這些數給每組學生編號,利用按號排隊等形式練習序數、基數等。學生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活動中學習,不會感到學習的辛苦,可大大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擴大視野,增長才干,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數學活動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體,讓學生人人參與,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多種感官參與獲得思維的發展。如在學生認識“幾分之一”后,我讓學生拿出幾張同樣的長方形紙,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很快就折疊出四種不同圖形。這樣,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擴大了視野,增長了數學才干,培養了學生手腦并用及實際操作能力。
三、開發智能,逐步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開發智能,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是數學活動課的活動目的之一。教師要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學生親自實踐,在實踐中感知、在實踐中創造,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素質。如在學生學了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知識后,我結合數學課堂活動課,讓學生用七巧板拼擺各種幾何圖形和各種形狀的人、物造型,將拼擺的圖形一一畫下來,學生感到十分有趣。不同層次的學生拼擺出不同的圖形,展示了各自的才能,然后將學生的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學生看到自己的創造成果,非常高興。這樣的教學效果,只有學生的身體力行,才能更好的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因此,數學活動課要注意啟動學生的創造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情感,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進而開發學生的智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四、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目的不僅要為進一步的學習打基礎,更要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他們的技能,發展思維能力。如教學“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時,學生已懂得了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的道理,同時會驗算有余數的除法。但余數的作用不是只用來驗算,若教學有余數的除法就止步,那所學的知識運用太少。為此,我上了一節“余數能幫你找到……”的數學活動課,學生既感興趣,又能學以致用。
1、余數能幫你找到過幾天后是星期幾。
如:今天是星期四,再過十五天是星期幾?
一星期有7天,15÷7=2……1(星期五)
余數1就是條件中的星期幾的后一天,余數2就是后兩天,如此類推。
2、余數能幫你找到第幾個數是幾。
如:2、5、9、12;2、5、9、12;……第103個數是幾?
一組有四個數,103÷4=25……3(第103個數是9)
余數1就是一組數中的第一個,余數2就是第二個,余數三就是第三個。
你能根據上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題目嗎?
(1)把白、紅、黑三種不同顏色的珠子按此規律反復地擺,第50個珠子是什么顏色的?
(2)把“我們從小愛數學”照此反復寫,第189個字是什么字?
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知識水平,設計符合兒童特點的數學活動課,堅持活動的思想性、愉悅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在動中學、玩中學、樂中學,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全方位、多層次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