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解答簡單應用題的能力
簡單應用題是小學生學習應用題的開始,學習簡單應用題要在努力提高學生解題能力上下功夫,為今后學習復合應用題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解題能力呢?我是這樣做的:
。ㄒ唬⿴椭鷮W生明確應用題的解題步驟和要求
我要求學生每做一道應用題,都要堅持做到“讀、找、想、算、答”五步。即一要準確地讀三遍題;二要找出條件和問題;三要想好算法;四要正確地列式計算;五要答題。
為了使學生養成習慣,課上只要講應用題,我自己都堅持按五步去做,給學生做示范,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學生。
(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要正確地解答應用題,首先要能準確地讀題,正確理解題意。我要求學生每讀一遍題,就在題的前邊畫一道,讀完三遍,畫出“△”。然后用單橫線畫出兩個條件。分別注明①和②,用雙橫線畫出問題,邊畫邊小聲讀出條件和問題。為了幫助學生養成習慣,我還經常檢查學生是否按要求去做了。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的關系。正確地選擇算法,是正確解答問題的關鍵。為了幫助學生弄清楚在什么情況下用加或減,在什么情況下用乘或除,我讓學生用分組討論的方法進行練習。我把全班49名學生分成16個小組,每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當拿出一道應用題時,就讓小組討論基本數量關系,每人說一遍,會的教不會的,以好帶差。還要求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并把所想的那句話寫下來。如分析了“做一個書包要用2尺布,有8尺布可以做幾個書包?”后要寫出“8尺里面有幾個2尺?”分析了“大船有20只,小船的只數是大船的5倍,有小船多少只?”要寫出“20只的5倍是多少只?”
通過以上練習,使學生知道在列式前必須分析數量關系。
。ㄈ┙探o學生審題方法,提高學生分析較靈活題的能力
所謂靈活題,一種是語言結構與普通提問不同,如“小榮認識50個字,小光認識45個字,普通提問是“小光比小榮少認幾個字?”如改為“小光再認幾個字就和小榮認的同樣多?”有的學生就不懂了。
另一種靈活題就是“逆向敘述題”,其敘述順序與生活行為順序不一致。學生對這種題理解起來也感到困難。
為了提高學生理解靈活題的能力,我幫助學生掌握幾種理解題意的方法。
1.實物演示法
如,我常用一摞本子演示“發了→還!小钡年P系;或用一把粉筆演示“用了→還!小钡年P系。幫助學生學會借助實物演示來理解題意。
2.用改變說法理解較難懂的語句
如:上面說的“小光再認幾個字就和小榮認的同樣多?”通過討論使學生弄懂它的意思,就是“小光比小榮少認幾個字?”再如“食堂買來白菜、蘿卜各7筐,”就是“白菜有7筐,”“蘿卜也有7筐”。
3.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教一年級時,我幫助學生學會看線段圖。教二年級時,我就幫助他們學會畫線段圖,并在線段圖上注明條件和問題,以此來幫助分析數量關系。
4.借助生活經驗理解題意
有的學生對“吃了→還!小钡饶嫦驍⑹鲱}不理解,我就舉學生熟悉的事“你吃了3塊糖,桌子上還剩4塊糖,你原來有幾塊糖?”來幫助學生理解。
另外,引導學生學會根據應用題的敘述進行想象。
如讀了“育紅小學有兩排房子,其中一排有4個教室,另一排有5個教室,一共有幾個教室?”之后,腦子里應當出現“兩排房子,一排有4個教室,另一排有5個教室”的一幅圖畫,這樣就可避免列成2+4+5的錯誤。又如讀了“有人在車站上等車,車來了,上去10人,還有8人沒上去,車站原來有多少人等車?”學生腦子里就應浮現出車站上等車及上車的情景。
(四)讓學生經常進行判斷和分析
我發現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常因個別詞或巧合數字的干擾,選擇了錯誤的算法。
如“學校買來粉筆54盒,每天用去6盒,幾天用完?”個別學生抓住了“用去”這個詞,就用減法解答。每次出現這樣的問題,我都讓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明確正確解法,并引導學生討論,原題怎么改變,才用減法解答。
又如“縫紉組要做72套衣服,已經做了8套,再做多少套可以全部做完?”因為那一段時間常做除法,有五分之一的學生見到72和8,馬上列出72÷8的式子。通過分析數量關系,學生知道錯了,我接著讓學生說,這道題條件和問題怎么變一下,才用除法解答呢?
這樣的判斷和分析,對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也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