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通用9篇)
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篇1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正確判斷出應用題中所涉及的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通過復習,能夠使學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總價一定,每件物品的價格和所買的數量.
(3)小朋友的年齡與身高.
(4)正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5)被減數一定,減數和差.
談話引入:我們今天運用正反比例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
二、探討新知.
(一)教學例5(用比例解答下題)
修一條公路,總長12千米,開工3天修了1.5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路還要多少天?
1.學生讀題,獨立解答.
2.學生反饋:
3.分析:
(1)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4.小結:我們在做題時,根據注意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不僅需要判定運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還要注意找準題目中的對應關系.
(二)反饋.
1.某車隊運送一批救災物品,原計劃每小時行60千米,6.5小時到達災區,實際每小時行了78千米.照這樣計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
2.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齒數比為4∶3.大齒輪有36個齒,小齒輪有多少個齒?
三、鞏固反饋.
1.一張大紙,如果裁成長36厘米,寬26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28張;如果裁成長18厘米,寬13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多少張?
2.某車間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數的比不發生變化,女工應該增加多少人?
3.一項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變,現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兩個底面半徑相等的圓柱體,第一個圓柱的高是第二個圓柱高的.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是60立方米,第一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
1.生產小組加工一批零件,原計劃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個零件.實際每天加工2100個零件.實際用了多少天就完成了任務?
2.一個編織組,原來30人10天生產1500只花籃,現在增加到80人,按原來的工效,生產6000只花籃需要多少天?
六、板書設計
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3頁例5,練習二十三的第1~5題.
教學目的
整理和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應用題,并聯系這些應用題的算術解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這些應用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它們的解答方法.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兩塊小黑板,一塊寫好口算練習題,另一塊寫好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比例的練習(內容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教師出示小黑板上的口算練習題,讓學生直接在練習本上寫得數,然后集體訂正.
3+1= 2-1= 1+2= 4-=
×= ÷= 4÷= ×10=
1÷2= ×= += 2-=
二、判斷比例關系練習
教師出示另一塊小黑板,指名回答下列數量關系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說明理由.
1.汽車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與行駛的時間.( )
2.把一袋大米平均分裝成小袋,每小袋裝的數量與裝的袋數.( )
3.一段公路的長度一定,已經修完的長度與還沒有修的長度.( )
4.總產量一定,每天的產量與生產的天數.( )
5.一本書的單價一定,售出的本數與總價.( )
6.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與它的寬.( )
三、復習用正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1.教師出示例5(如下).先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修一條公路,總長12千米.開工3天修了1.5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公路還要多少天?”
教師:“請大家想一想,這道題可以怎樣解答?這道題中的數量關系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學生:“題目中有兩種量,修路的長度與修路時間,這兩種量是相關的量,修路的長度隨著修路時間的增加而增加.題中問我們‘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公路還要多少天?’其中‘照這樣計算’就是說在修路過程中每天的工效不變,也就是說,修路的長度與修路時間的比值保持不變,它們成正比例關系.因此,這道題可以用正比例來解答.”
教師:“好!現在請大家自己來解答.”學生各自在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并提醒學生:“注意,題里間的是‘修完這條公路還要多少天?’而不是求一共用多少天.在設未知數時要怎樣設?列方程時應當怎樣列?”
解答完后,集體訂正.指名口述自己的解法(可能會出現兩種解法).
(1)設修完這條公路還要x天. (2)設修完這條公路一共要x天.
= =
教師把兩種解法都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分別說明自己為什么要這樣解答.特別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在列方程時,要使等式的每一邊都是對應的量相比.如:在第(1)種解法中,等式右邊的分母是修完這條公路還要用的天數x,上面的分子就要用還要修的長度來對應,是(12-1.5),而不是12.
二是在第(2)種解法中,列方程求出的是一共要用多少天,還要減去已經修的3天,才是還要多少天.
2.與算術方法解答聯系對比.
教師提問:“誰能再用算術方法解答這道題?”指名口述解答方法.教師概括:“用正比例關系解答的應用題,就是以前我們學過的‘歸一問題’.如果題目中沒有限定解法,用哪種方法解答都可以.”
四、復習用反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題.
教師:“請同學們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題.這道題中的數量關系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做完以后,集體分析這道題的數量關系,并請一名學生說一說解答方法.教師著重說明:“這道題中的數量關系成反比例.列方程解答時,要注意根據對應的兩種量的積一定這個等量關系來列方程.”
如果有時間,還可以指名說一說,這道題能不能用算術方法解答.溝通反比例應用題與“歸總問題”的關系.
五、作業
練習二十三的第2~5題.
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篇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9—12頁例;,練習二十六的第1一j題e
教學目的:整理和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應用題,并聯系這些應用題的算術解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這些應用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它們的解答方法。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兩塊小黑板.一塊寫好口算練習題.另一塊寫好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比例的練習(內容見教學過程 ):
教學過程 :
—、口算練習
教師出示小黑板上的口算練習題.讓學生直接在練習本上寫得數,然后集體訂正。
二、判斷比例關系練習
教師出示另一塊小黑板,指名回答下列數量關系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說明理由。
1.汽車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與行駛的時間。( )
2.把一袋大米平均分裝成小袋。每小袋裝的數量與裝的袋數。( )
3.一段公路的長度—定,已經修完的長度與還沒有修的長度。( )
4,總產量一定.每天的產量與生產的天數。( )
5,一本書的單價一定,售出的本數與總價。( )
6,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與它的寬。( )
三、復習用正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1.教師出示例;(如下)。先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修一條公路。總長12千米。開工3天修了1.5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公 路還要多少天?”
教師:“請大家想一想.這道題可以怎樣解答?這道題中的數量關系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學生:“題目中有兩種量.修路的長度與修路時間,這兩種量是相關的量,修路的長度隨著修路時間的增加而增加。題中間我們‘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公路還要多少天?’其中‘照這樣計算’就是說在修路過程中每天的工效不變,也就是說。修路的長度與修路時間的比值保持不變,它們成正比例關系。因此,這道題可以用正比例來解 答。”
教師:“好:現在請大家自己來解答。”學生各自在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并提醒學生:“注意,題里問的是‘修完這條公路還要多少天?’而不是求一共用多少天。在設未知數時要怎樣設?列方程時應當怎樣列?”
解答完后.集體訂正。指名口述自己的解法(可能會出現兩種解法)。
(1)設修完這條公路還要X天: (2)設修完這條公路一共要X天。
= =
教師把兩種解法都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分別說明自己為什么要這樣解答。特別提 醒學生注意以下兩點。
—是在列方程時,要使等式的每一邊都是對應的量相比。如,在第(1)種解法中,等式右邊的分母是修完這條公路還要用的天數x。上面的分子就要用還要修的長度來對應.是
l2一1.5。而不是12。
二是在第(2)種解法中,列方程求出的是一共要用多少天,還要減去已經修的3天,才是還要多少天。
2.與算術方法解答聯系對比;
教師提問:”誰能再用算術方法解答這道題?”指名口述解答方法。教師概括:“用正比例關系解答的應用題,就是以前我們學過的‘歸一問題’。如果題目中沒有限定解法。用哪種方法解答都可以。”
四、復習用反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1.做練習二十六的第l題。
教師:”請同學們做練習二十六的第l題。這道題中的數量關系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做完以后。集體分析這道題的數量關系,并請一名學生說一說解答方法。教師著重說明:“這道題中的數量關系成反比例。列方程解答時,要注意根據對應的兩種量的積一定這個等量關系來列方程。”
如果有時間,還可以指名說一說,這道題能不能用算術方法解答?溝通反比例應用題與“歸總問題”的關系。
五、作業
練習二十六的第2—5題。
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正確判斷出應用題中所涉及的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通過復習,能夠使學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總價一定,每件物品的價格和所買的數量.
(3)小朋友的年齡與身高.
(4)正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5)被減數一定,減數和差.
談話引入:我們今天運用正反比例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
二、探討新知.
(一)教學例5(用比例解答下題)
修一條公路,總長12千米,開工3天修了1.5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路還要多少天?
1.學生讀題,獨立解答.
2.學生反饋:
3.分析:
(1)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4.小結:我們在做題時,根據注意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不僅需要判定運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還要注意找準題目中的對應關系.
(二)反饋.
1.某車隊運送一批救災物品,原計劃每小時行60千米,6.5小時到達災區,實際每小時行了78千米.照這樣計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
2.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齒數比為4∶3.大齒輪有36個齒,小齒輪有多少個齒?
三、鞏固反饋.
1.一張大紙,如果裁成長36厘米,寬26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28張;如果裁成長18厘米,寬13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多少張?
2.某車間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數的比不發生變化,女工應該增加多少人?
3.一項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變,現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兩個底面半徑相等的圓柱體,第一個圓柱的高是第二個圓柱高的.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是60立方米,第一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
1.生產小組加工一批零件,原計劃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個零件.實際每天加工2100個零件.實際用了多少天就完成了任務?
2.一個編織組,原來30人10天生產1500只花籃,現在增加到80人,按原來的工效,生產6000只花籃需要多少天?
六、板書設計
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篇5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正確判斷出應用題中所涉及的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通過復習,能夠使學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總價一定,每件物品的價格和所買的數量.
(3)小朋友的年齡與身高.
(4)正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5)被減數一定,減數和差.
談話引入:我們今天運用正反比例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
二、探討新知.
(一)教學例5(用比例解答下題)
修一條公路,總長12千米,開工3天修了1.5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路還要多少天?
1.學生讀題,獨立解答.
2.學生反饋:
3.分析:
(1)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4.小結:我們在做題時,根據注意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不僅需要判定運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還要注意找準題目中的對應關系.
(二)反饋.
1.某車隊運送一批救災物品,原計劃每小時行60千米,6.5小時到達災區,實際每小時行了78千米.照這樣計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
2.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齒數比為4∶3.大齒輪有36個齒,小齒輪有多少個齒?
三、鞏固反饋.
1.一張大紙,如果裁成長36厘米,寬26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28張;如果裁成長18厘米,寬13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多少張?
2.某車間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數的比不發生變化,女工應該增加多少人?
3.一項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變,現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兩個底面半徑相等的圓柱體,第一個圓柱的高是第二個圓柱高的.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是60立方米,第一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
1.生產小組加工一批零件,原計劃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個零件.實際每天加工2100個零件.實際用了多少天就完成了任務?
2.一個編織組,原來30人10天生產1500只花籃,現在增加到80人,按原來的工效,生產6000只花籃需要多少天?
六、板書設計
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篇6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正確判斷出應用題中所涉及的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通過復習,能夠使學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總價一定,每件物品的價格和所買的數量.
(3)小朋友的年齡與身高.
(4)正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5)被減數一定,減數和差.
談話引入:我們今天運用正反比例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
二、探討新知.
(一)教學例5(用比例解答下題)
修一條公路,總長12千米,開工3天修了1.5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路還要多少天?
1.學生讀題,獨立解答.
2.學生反饋:
3.分析:
(1)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4.小結:我們在做題時,根據注意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不僅需要判定運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還要注意找準題目中的對應關系.
(二)反饋.
1.某車隊運送一批救災物品,原計劃每小時行60千米,6.5小時到達災區,實際每小時行了78千米.照這樣計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
2.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齒數比為4∶3.大齒輪有36個齒,小齒輪有多少個齒?
三、鞏固反饋.
1.一張大紙,如果裁成長36厘米,寬26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28張;如果裁成長18厘米,寬13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多少張?
2.某車間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數的比不發生變化,女工應該增加多少人?
3.一項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變,現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兩個底面半徑相等的圓柱體,第一個圓柱的高是第二個圓柱高的.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是60立方米,第一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
1.生產小組加工一批零件,原計劃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個零件.實際每天加工2100個零件.實際用了多少天就完成了任務?
2.一個編織組,原來30人10天生產1500只花籃,現在增加到80人,按原來的工效,生產6000只花籃需要多少天?
六、板書設計
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正、反比例關系解答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提高解答此類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1.基礎知識訓練。
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種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口答。)
(1)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
(2)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3)繩子的長度不變,剪下的米數和剩下的米數。
(4)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
(5)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6)圓的半徑和它的面積。
學生回答后,可讓他們說說正、反比例關系的相同點及不同點,正、反比例的判斷方法。
[訂正:(1)成反比例(2)成正比例(3)不成比例(4)成正比例(5)成反比例(6)不成比例]
2.對比練習,加深理解。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學習了正、反比例的意義及正、反比例的應用題,這一節課要復習用比例的知識解答應用題。
(1)教師提問:用正、反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步驟是什么?關鍵是什么?
先判斷題中的數量關系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再根據題中的比例關系,找到等量關系;然后把其中的未知數量用x表示,列出方程解答。關鍵是正確判斷題中的數量關系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基本練習,區分比較。
出示復習題。(全班同學動筆完成,指名板演。)
①修一條公路,總長12千米。開工3天修了1.5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路共用幾天?
②修一條公路,計劃每天修0.5千米,24天完成。實際每天修0.6千米。實際多少天修完?
[訂正:
①解:設修完這條路共用x天。
答:修完這條路共用24天。
②解:設實際x天修完。
答:實際20天完成。]
訂正時,可讓學生說說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
[相同點是解題步驟和解題關鍵相同;不同點是正比例應用題根據商一定列比例式,反比例應用題根據積一定列比例式,所列出的比例式的形式不同。]
(3)變式練習,加深理解。
出示復習題。
①修一條公路,總長12千米。開工3天修了1.5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公路還要多少天?
②修一條公路,計劃每天修0.5千米,24天完成。實際每天多修0.1千米。實際多少天可以修完?
指導學生審題,并與前面的基本題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后讓學生獨立解答,指名板演。學生可能有如下的解法:
①解法一:
解:設修完這條路還要x天。
解法二:
解:設修完這條路一共用x天。
答:修完這條路一共用21天。
②解:設實際x天可以修完。
(0.5+0.1)x=0.5×24
0.6x=12
x=20
答:實際20天可以完成。
訂正時,重點讓學生說說這兩題在列式時和前面基本題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強調列式時要注意對應關系。)
(4)多種解法,培養能力。
教師談話:以上兩題你們可以用其它方法解答嗎?試一試。
學生獨立解答,指名板演。
[訂正:
①(12-1.5)÷(1.5÷3)=21(天)
或: 12÷(1.5÷3)-3=21(天)
②24× 0.5 ÷(0.5+0.1)=20(天)]
訂正時,可先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然后比較算術解法和用比例知識解答各自的優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這些應用題用算術方法解,計算時比較方便,但是遇到稍復雜的題目,用比例知識列方程解答容易思考。今后解答這類題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適當的方法解答。
3.鞏固練習,靈活運用。
(1)用比例知識解答。(全班動筆完成。)
①某車隊運送一批救災物資,原計劃每小時行40千米,7.5小時到達災區。實際每小時行了50千米。照這樣計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
②100克蜂蜜里含有34.5克葡萄糖。照這樣計算,2千克蜂蜜含有多少克葡萄糖?多少克蜂蜜里含有207克葡萄糖?
[訂正:
①解:設行完全程用x小時。
50x=40× 7.5
x=6
②解:設2000克蜂蜜含有x克葡萄糖。
解:設x克蜂蜜里含有207克葡萄糖。
(2)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全班動筆完成。)
①學校買來塑料繩135米,先剪下9米做了5根跳繩。照這樣計算,剩下的塑料繩還能做幾根跳繩?
②生產小組加工一批零件,原計劃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個零件。任務?
[訂正:①(135-9)÷(9÷5)=70(根)
或:135÷(9÷ 5)- 5=70(根)
訂正時,可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如用其它的方法,只要列式合理,計算正確,就算對。
(3)用多種方法解。(全班動筆完成。)
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齒數比是4∶3,大齒輪有36個齒,小齒輪有多少個齒?
(4)思考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解答)
一間長4.8米,寬3.6米的房間,用邊長0.15米的正方形瓷磚鋪地面,需要768塊。在長6米,寬4.8米的房間里,如果用同樣的瓷磚來鋪,需要多少塊?如果在第一個房間改鋪邊長0.2米的正方形瓷磚,要用多少塊?
[提示:如果瓷磚的大小不變時,房間地面的面積與瓷磚的塊數成正比例,所以只要求出兩個房間地面的面積,就可以求出第二個房間需要多少塊瓷磚。解法是:
解:設需用x塊瓷磚。
如果都是在第一個房間鋪,瓷磚的大小變了,總面積一定,瓷磚的塊數與每塊瓷磚的面積成反比例。(注意這里是與瓷磚的面積成反比例,而不是與瓷磚的邊長成反比例。)解法是:
解:設要用x塊瓷磚。
0.152×768=0.22
x=432]
4.布置作業。(略)
<!-- 相關資源欄開始 -->
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篇8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正確判斷出應用題中所涉及的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通過復習,能夠使學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總價一定,每件物品的價格和所買的數量.
(3)小朋友的年齡與身高.
(4)正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5)被減數一定,減數和差.
談話引入:我們今天運用正反比例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
二、探討新知.
(一)教學例5(用比例解答下題)
修一條公路,總長12千米,開工3天修了1.5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路還要多少天?
1.學生讀題,獨立解答.
2.學生反饋:
3.分析:
(1)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4.小結:我們在做題時,根據注意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不僅需要判定運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還要注意找準題目中的對應關系.
(二)反饋.
1.某車隊運送一批救災物品,原計劃每小時行60千米,6.5小時到達災區,實際每小時行了78千米.照這樣計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
2.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齒數比為4∶3.大齒輪有36個齒,小齒輪有多少個齒?
三、鞏固反饋.
1.一張大紙,如果裁成長36厘米,寬26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28張;如果裁成長18厘米,寬13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多少張?
2.某車間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數的比不發生變化,女工應該增加多少人?
3.一項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變,現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兩個底面半徑相等的圓柱體,第一個圓柱的高是第二個圓柱高的.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是60立方米,第一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
1.生產小組加工一批零件,原計劃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個零件.實際每天加工2100個零件.實際用了多少天就完成了任務?
2.一個編織組,原來30人10天生產1500只花籃,現在增加到80人,按原來的工效,生產6000只花籃需要多少天?
六、板書設計
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篇9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正確判斷出應用題中所涉及的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通過復習,能夠使學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總價一定,每件物品的價格和所買的數量.
(3)小朋友的年齡與身高.
(4)正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5)被減數一定,減數和差.
談話引入:我們今天運用正反比例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
二、探討新知.
(一)教學例5(用比例解答下題)
修一條公路,總長12千米,開工3天修了1.5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路還要多少天?
1.學生讀題,獨立解答.
2.學生反饋:
3.分析:
(1)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4.小結:我們在做題時,根據注意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不僅需要判定運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還要注意找準題目中的對應關系.
(二)反饋.
1.某車隊運送一批救災物品,原計劃每小時行60千米,6.5小時到達災區,實際每小時行了78千米.照這樣計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
2.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齒數比為4∶3.大齒輪有36個齒,小齒輪有多少個齒?
三、鞏固反饋.
1.一張大紙,如果裁成長36厘米,寬26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28張;如果裁成長18厘米,寬13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多少張?
2.某車間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數的比不發生變化,女工應該增加多少人?
3.一項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變,現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兩個底面半徑相等的圓柱體,第一個圓柱的高是第二個圓柱高的.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是60立方米,第一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
1.生產小組加工一批零件,原計劃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個零件.實際每天加工2100個零件.實際用了多少天就完成了任務?
2.一個編織組,原來30人10天生產1500只花籃,現在增加到80人,按原來的工效,生產6000只花籃需要多少天?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