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 復合應用題(通用14篇)

復合應用題

發布時間:2023-07-15

復合應用題(通用14篇)

復合應用題 篇1

  教學目的

  1.通過解答一組相關的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是怎樣在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能夠掌握的結構,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2.5×4 127+28 0.37+1.6 88÷16

  3.37+6.63 8.4÷0.7 0.125×8 1.02-0.43

  1.25+ 1÷ ×16

  2.要求下面的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1)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種多少棵?

  (2)桃樹的棵數是梨樹棵數的多少倍?

  (3)五年級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這堆煤實際燒了多少天?

  (5)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夠裝訂完?

  (6)小明幾分鐘可以從家走到學校?

  教師總結:

  應用已經學過的數量關系,根據題目中的問題考慮需要哪兩個直接條件,是我們分析和解答簡單應用題的關鍵.

  二、歸納整理.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復習(板書課題).

  (一)教學例2:

  a.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b.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c.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讀題,學生獨立解答.(學生板演)

  2.小組討論:這三道題都有什么聯系?這三道題有什么區別?

  聯系:這三道題說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問題也相同,都是求“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問題都需要先知道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

  區別:

  a、實際每小時走的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計算;

  b、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已知的.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未知的,需要兩步計算;

  c、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計算.

  3.教師質疑:對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結果的應用題,我們應該怎樣進行分析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試著分析b、c量道例題.

  4.教師總結:從上面這組題我們可以看出,都是由幾個簡單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在分析數量關系時我們可以從所求問題出發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條件,直到所需條件都是題目中的已知的為止.

  5.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我們想知道此題目做的對不對,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1)按照題意進行計算;

  (2)把所求得的問題作已知條件,按照題意倒著算,看最后結果是否符合題意.

  三、鞏固反饋.

  1.解答并且比較下面兩道應用題,說說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1)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每天生產50只.實際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2)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比計劃提前5天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手表多少只?

  2.判斷:下面列式哪一種是正確的?

  (1)一個修路隊要筑一條長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務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 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幾小時才能夠裝完?

  A:(2640-240)÷240 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個機耕隊用拖拉機耕6.8公頃棉田,用了4天,照這樣計算,再耕13.6公頃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 B:13.6÷(6.8÷4)÷4

  C:(13.6+6.8)÷(6.8÷4)

  (4)一個筑路隊鋪一段鐵路,原計劃每天鋪路3.2千米,15天鋪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鋪路0.8千米,實際多少天能夠鋪完這段路?

  A:3.2×15÷0.8 B:3.2 ×15÷(3.2-0.8)

  C:3.2 ×15÷(3.2+0.8)

  (5)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用7天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約多少噸原料?

  A:14×7÷10-14 B:14×10÷7-14

  C:14-14×10÷7 D:14-14×7÷10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

  1.豐收農具廠制造一批鐮刀,原計劃每天制造360把,18天完成,實際每天多制造72把.照這樣計算,多少天能完成任務?

  2.邊防戰士巡邏,共行26千米.前2.5小時在平路上行走,平均每小時行5千米;后來在山地行走,平均每小時行3千米.在山地行走了多少小時?

  3.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7天用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約多少噸原料?

  六、板書設計

  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4.5-3.75

  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4.5-11.25÷3

  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1.25÷2.5-11.25÷3

復合應用題 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解答一組相關的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是怎樣在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能夠掌握的結構,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2.5×4 127+28 0.37+1.6 88÷16

  3.37+6.63 8.4÷0.7 0.125×8 1.02-0.43

  1.25+ 1÷ ×16

  2.要求下面的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1)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種多少棵?

  (2)桃樹的棵數是梨樹棵數的多少倍?

  (3)五年級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這堆煤實際燒了多少天?

  (5)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夠裝訂完?

  (6)小明幾分鐘可以從家走到學校?

  教師總結:

  應用已經學過的數量關系,根據題目中的問題考慮需要哪兩個直接條件,是我們分析和解答簡單應用題的關鍵.

  二、歸納整理.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復習(板書課題).

  (一)教學例2:

  a.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b.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c.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讀題,學生獨立解答.(學生板演)

  2.小組討論:這三道題都有什么聯系?這三道題有什么區別?

  聯系:這三道題說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問題也相同,都是求“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問題都需要先知道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

  區別:

  a、實際每小時走的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計算;

  b、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已知的.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未知的,需要兩步計算;

  c、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計算.

  3.教師質疑:對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結果的應用題,我們應該怎樣進行分析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試著分析b、c量道例題.

  4.教師總結:從上面這組題我們可以看出,都是由幾個簡單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在分析數量關系時我們可以從所求問題出發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條件,直到所需條件都是題目中的已知的為止.

  5.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我們想知道此題目做的對不對,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1)按照題意進行計算;

  (2)把所求得的問題作已知條件,按照題意倒著算,看最后結果是否符合題意.

  三、鞏固反饋.

  1.解答并且比較下面兩道應用題,說說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1)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每天生產50只.實際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2)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比計劃提前5天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手表多少只?

  2.判斷:下面列式哪一種是正確的?

  (1)一個修路隊要筑一條長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務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 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幾小時才能夠裝完?

  A:(2640-240)÷240 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個機耕隊用拖拉機耕6.8公頃棉田,用了4天,照這樣計算,再耕13.6公頃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 B:13.6÷(6.8÷4)÷4

  C:(13.6+6.8)÷(6.8÷4)

  (4)一個筑路隊鋪一段鐵路,原計劃每天鋪路3.2千米,15天鋪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鋪路0.8千米,實際多少天能夠鋪完這段路?

  A:3.2×15÷0.8 B:3.2 ×15÷(3.2-0.8)

  C:3.2 ×15÷(3.2+0.8)

  (5)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用7天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約多少噸原料?

  A:14×7÷10-14 B:14×10÷7-14

  C:14-14×10÷7 D:14-14×7÷10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

  1.豐收農具廠制造一批鐮刀,原計劃每天制造360把,18天完成,實際每天多制造72把.照這樣計算,多少天能完成任務?

  2.邊防戰士巡邏,共行26千米.前2.5小時在平路上行走,平均每小時行5千米;后來在山地行走,平均每小時行3千米.在山地行走了多少小時?

  3.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7天用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約多少噸原料?

  六、板書設計 

  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4.5-3.75

  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4.5-11.25÷3

  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1.25÷2.5-11.25÷3

復合應用題 篇3

  教學目的

  1.通過解答一組相關的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是怎樣在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能夠掌握的結構,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2.5×4 127+28 0.37+1.6 88÷16

  3.37+6.63 8.4÷0.7 0.125×8 1.02-0.43

  1.25+ 1÷ ×16

  2.要求下面的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1)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種多少棵?

  (2)桃樹的棵數是梨樹棵數的多少倍?

  (3)五年級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這堆煤實際燒了多少天?

  (5)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夠裝訂完?

  (6)小明幾分鐘可以從家走到學校?

  教師總結:

  應用已經學過的數量關系,根據題目中的問題考慮需要哪兩個直接條件,是我們分析和解答簡單應用題的關鍵.

  二、歸納整理.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復習(板書課題).

  (一)教學例2:

  a.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b.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c.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讀題,學生獨立解答.(學生板演)

  2.小組討論:這三道題都有什么聯系?這三道題有什么區別?

  聯系:這三道題說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問題也相同,都是求“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問題都需要先知道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

  區別:

  a、實際每小時走的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計算;

  b、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已知的.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未知的,需要兩步計算;

  c、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計算.

  3.教師質疑:對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結果的應用題,我們應該怎樣進行分析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試著分析b、c量道例題.

  4.教師總結:從上面這組題我們可以看出,都是由幾個簡單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在分析數量關系時我們可以從所求問題出發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條件,直到所需條件都是題目中的已知的為止.

  5.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我們想知道此題目做的對不對,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1)按照題意進行計算;

  (2)把所求得的問題作已知條件,按照題意倒著算,看最后結果是否符合題意.

  三、鞏固反饋.

  1.解答并且比較下面兩道應用題,說說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1)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每天生產50只.實際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2)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比計劃提前5天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手表多少只?

  2.判斷:下面列式哪一種是正確的?

  (1)一個修路隊要筑一條長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務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 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幾小時才能夠裝完?

  A:(2640-240)÷240 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個機耕隊用拖拉機耕6.8公頃棉田,用了4天,照這樣計算,再耕13.6公頃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 B:13.6÷(6.8÷4)÷4

  C:(13.6+6.8)÷(6.8÷4)

  (4)一個筑路隊鋪一段鐵路,原計劃每天鋪路3.2千米,15天鋪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鋪路0.8千米,實際多少天能夠鋪完這段路?

  A:3.2×15÷0.8 B:3.2 ×15÷(3.2-0.8)

  C:3.2 ×15÷(3.2+0.8)

  (5)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用7天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約多少噸原料?

  A:14×7÷10-14 B:14×10÷7-14

  C:14-14×10÷7 D:14-14×7÷10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

  1.豐收農具廠制造一批鐮刀,原計劃每天制造360把,18天完成,實際每天多制造72把.照這樣計算,多少天能完成任務?

  2.邊防戰士巡邏,共行26千米.前2.5小時在平路上行走,平均每小時行5千米;后來在山地行走,平均每小時行3千米.在山地行走了多少小時?

  3.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7天用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約多少噸原料?

  六、板書設計

  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4.5-3.75

  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4.5-11.25÷3

  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1.25÷2.5-11.25÷3

復合應用題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解答一組相關的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是怎樣在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能夠掌握的結構,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2.5×4 127+28 0.37+1.6 88÷16

  3.37+6.63 8.4÷0.7 0.125×8 1.02-0.43

  1.25+ 1÷ ×16

  2.要求下面的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1)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種多少棵?

  (2)桃樹的棵數是梨樹棵數的多少倍?

  (3)五年級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這堆煤實際燒了多少天?

  (5)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夠裝訂完?

  (6)小明幾分鐘可以從家走到學校?

  教師總結:

  應用已經學過的數量關系,根據題目中的問題考慮需要哪兩個直接條件,是我們分析和解答簡單應用題的關鍵.

  二、歸納整理.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復習(板書課題).

  (一)教學例2:

  a.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b.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c.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讀題,學生獨立解答.(學生板演)

  2.小組討論:這三道題都有什么聯系?這三道題有什么區別?

  聯系:這三道題說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問題也相同,都是求“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問題都需要先知道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

  區別:

  a、實際每小時走的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計算;

  b、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已知的.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未知的,需要兩步計算;

  c、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計算.

  3.教師質疑:對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結果的應用題,我們應該怎樣進行分析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試著分析b、c量道例題.

  4.教師總結:從上面這組題我們可以看出,都是由幾個簡單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在分析數量關系時我們可以從所求問題出發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條件,直到所需條件都是題目中的已知的為止.

  5.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我們想知道此題目做的對不對,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1)按照題意進行計算;

  (2)把所求得的問題作已知條件,按照題意倒著算,看最后結果是否符合題意.

  三、鞏固反饋.

  1.解答并且比較下面兩道應用題,說說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1)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每天生產50只.實際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2)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比計劃提前5天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手表多少只?

  2.判斷:下面列式哪一種是正確的?

  (1)一個修路隊要筑一條長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務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 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幾小時才能夠裝完?

  A:(2640-240)÷240 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個機耕隊用拖拉機耕6.8公頃棉田,用了4天,照這樣計算,再耕13.6公頃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 B:13.6÷(6.8÷4)÷4

  C:(13.6+6.8)÷(6.8÷4)

  (4)一個筑路隊鋪一段鐵路,原計劃每天鋪路3.2千米,15天鋪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鋪路0.8千米,實際多少天能夠鋪完這段路?

  A:3.2×15÷0.8 B:3.2 ×15÷(3.2-0.8)

  C:3.2 ×15÷(3.2+0.8)

  (5)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用7天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約多少噸原料?

  A:14×7÷10-14 B:14×10÷7-14

  C:14-14×10÷7 D:14-14×7÷10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

  1.豐收農具廠制造一批鐮刀,原計劃每天制造360把,18天完成,實際每天多制造72把.照這樣計算,多少天能完成任務?

  2.邊防戰士巡邏,共行26千米.前2.5小時在平路上行走,平均每小時行5千米;后來在山地行走,平均每小時行3千米.在山地行走了多少小時?

  3.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7天用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約多少噸原料?

  六、板書設計 

  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4.5-3.75

  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4.5-11.25÷3

  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1.25÷2.5-11.25÷3

復合應用題 篇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8一l9頁例2.練習二十三的第5一9題;

  教學目的:

  1.通過解答—組相關的應用題(從簡單應用題到兩步應用題,再到三步立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是怎樣在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通過解答的一般步驟。復習分析數量關系、解答和檢驗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

  一、教學例2

  教師:“今天我們來復習:誰知道什么叫做?”

  學生:“就是不能一步計算出結果,而需要兩步或者兩步以上的計算才能得出結果的應用題:”

  教師:“解答時。我們需要注意什么:”指名學生回答.并進行適當提示和引導。

  學生:“解答時,應注意先要認真地分析數量關系;因為這樣的題目不能一步計算出結果,需要找出必須先求出什么,才能再求出題目中要求的結果;或者是從題中的已知條件可以先算出什么,再把它們聯系起來想一想,能不能接著求出題目要求的結果。”

  教師出示例2(如下),讓學生獨立解答。

  (1)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走多少千米?

  (2)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每小時比原汁劃多走多少千米?

  (3)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就走完原定的路程,平均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走多少千米:

  學生做完以后,教師提問:“誰能說一說這三道題有什么聯系?它們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點?”指名學生回答,教師適當給予提示和引導。

  學生:“這三道題說的是一件事,都是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要求的問題也相同,都是求實際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走多少千米。”

  學生:“不同的是.在第(1)題中,實際每小時走多少千米和原計劃每小時走多少千米都是已知的.可以直接計算出結果、.只要一步計算。而在第(2)題中,實際每小時走多少千米是已知的。原計劃每小時走多少千米不知道,不能直接計算出結果。必須要先求出原計劃每小時走多少千米.才能再求出最后結果。需要兩步計算。在第(3)題中。實際每小時走多少千米和原計劃每小時走多少千米都不知道,必須要先分別求出這兩個條件,才能再求出最后結果,需要三步計算。”

  教師:“對1那么,對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結果的應用題,我們可以怎樣分析和解答?誰能結合第(2)題和(3)題來說說看?”

  學生:“在第(2)題中,題中已經給出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要求實際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走多少千米,還必須知道原計劃每小時走多少千米。這個條件題中沒有給出,所以要先求出原計劃每小時走多少千米,才能求出實際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走多少千米:”

  學生:“在第(3)題中,求的也是實際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走多少千米,而實際每小時走多少千米和原計劃每小時走多少千米題中都沒有給出,但是從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這兩個條件都可以先分別求出來:求出這兩個條件以后,就可以求出實際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走多少干米。”

  二、做教科書第109頁的“做一做”:

  教師:。根據剛才我們復習的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方法,請大家獨立完成第109頁的“做一做”學生在練習本上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同時請一名學生做在黑板上,然后請他說一說應當怎樣分析和解答。

  三、復習檢驗的方法

  教師:。為了保證應用題解答的正確,我們學習過哪些檢驗的方法?”

  學生:“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再次分析數量關系。檢查列出的算式對不對,并重新計算一遍,看看結果對不對來檢驗。另外,我們還學過把求出的最后結果作為一個‘己知數’.再與題目中其它有關的已知數一起倒推著計算,‘看得出的結果是否與題中的另一個已知數相符來進行檢驗。”

  教師:。誰能應用后一種方法來檢驗例2中的第(2)題?”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學生:“我們可以用4.5減去0.75。得3.75再用3.75乘以3,得11.25。這與原題中需要走完的路程11.25千米是相符的,說明解答是正確的。”(這就是說,可以先把求出的最后結果0,75千米作為已知數,用題中已知的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減去實際每天多走的0.75千米。得3.75千米.就是原計劃每天走的路程:再用3.75千米乘以3.得11.2;千米.恰好與原題中需要走完的路程11.25千米相符.說明這道題做對了)

  注意:學生檢驗時。只要能寫出倒推著計算的檢驗步驟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清楚地說出每一步的算理i另外。倒推著計算的檢驗的方法不止有一種,學生怎么做都可以。例如.用下面幾種方法都可以檢驗例2中的第(2)題。

  ①    4.5-0.75 =3.75           3.75×3 =  11.25;

  ②    4.5-0.75 =3.75           11.25÷3.75 =3

  ③    11.25÷3 =3.75         3.75 + 0.75 =4.5

  四、課堂練習

  1.做練習二十三的第5題

  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教師看表計時:做完后集體訂正。表揚做得又對又快的同學。

  2,做練習二十二的第6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廣獨立解答:同時請兩名學生做在黑板上.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析和解答的:

  然后。再讓其他同學比較一下這道題中的兩道小題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兩道小題中的前兩個己知條件是相同的都是原計劃25天生產l000只手表,也就是說原計劃每天生產手表的只數是一樣的:只是第三個條件和問題不同。因此解答時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找出每一道題中需要先求出什么。)

  五、作業 

  練習二十三的第7—9題。

復合應用題 篇6

  教學目的

  1.通過解答一組相關的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是怎樣在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能夠掌握的結構,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2.5×4 127+28 0.37+1.6 88÷16

  3.37+6.63 8.4÷0.7 0.125×8 1.02-0.43

  1.25+ 1÷ ×16

  2.要求下面的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1)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種多少棵?

  (2)桃樹的棵數是梨樹棵數的多少倍?

  (3)五年級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這堆煤實際燒了多少天?

  (5)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夠裝訂完?

  (6)小明幾分鐘可以從家走到學校?

  教師總結:

  應用已經學過的數量關系,根據題目中的問題考慮需要哪兩個直接條件,是我們分析和解答簡單應用題的關鍵.

  二、歸納整理.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復習(板書課題).

  (一)教學例2:

  a.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b.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c.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讀題,學生獨立解答.(學生板演)

  2.小組討論:這三道題都有什么聯系?這三道題有什么區別?

  聯系:這三道題說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問題也相同,都是求“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問題都需要先知道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

  區別:

  a、實際每小時走的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計算;

  b、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已知的.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未知的,需要兩步計算;

  c、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計算.

  3.教師質疑:對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結果的應用題,我們應該怎樣進行分析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試著分析b、c量道例題.

  4.教師總結:從上面這組題我們可以看出,都是由幾個簡單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在分析數量關系時我們可以從所求問題出發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條件,直到所需條件都是題目中的已知的為止.

  5.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我們想知道此題目做的對不對,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1)按照題意進行計算;

  (2)把所求得的問題作已知條件,按照題意倒著算,看最后結果是否符合題意.

  三、鞏固反饋.

  1.解答并且比較下面兩道應用題,說說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1)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每天生產50只.實際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2)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比計劃提前5天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手表多少只?

  2.判斷:下面列式哪一種是正確的?

  (1)一個修路隊要筑一條長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務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 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幾小時才能夠裝完?

  A:(2640-240)÷240 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個機耕隊用拖拉機耕6.8公頃棉田,用了4天,照這樣計算,再耕13.6公頃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 B:13.6÷(6.8÷4)÷4

  C:(13.6+6.8)÷(6.8÷4)

  (4)一個筑路隊鋪一段鐵路,原計劃每天鋪路3.2千米,15天鋪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鋪路0.8千米,實際多少天能夠鋪完這段路?

  A:3.2×15÷0.8 B:3.2 ×15÷(3.2-0.8)

  C:3.2 ×15÷(3.2+0.8)

  (5)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用7天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約多少噸原料?

  A:14×7÷10-14 B:14×10÷7-14

  C:14-14×10÷7 D:14-14×7÷10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

  1.豐收農具廠制造一批鐮刀,原計劃每天制造360把,18天完成,實際每天多制造72把.照這樣計算,多少天能完成任務?

  2.邊防戰士巡邏,共行26千米.前2.5小時在平路上行走,平均每小時行5千米;后來在山地行走,平均每小時行3千米.在山地行走了多少小時?

  3.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7天用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約多少噸原料?

  六、板書設計 

  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4.5-3.75

  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4.5-11.25÷3

  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1.25÷2.5-11.25÷3

復合應用題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結構和數量關系,能正確解答分數連除、乘除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使學生正確解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一)找準單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一條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長的 ,全長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數是黑兔只數的 .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學美術組有30人,生物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 ,航模組的人數是生物組的 ,航模組有多少人?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4(把復習第二題改編成例4)

  例4.光明小學航模組人數是生物組的 ,生物組人數是美術組的 ,航模組有8人,美術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說說這道題里有哪幾個數量?

  2.畫圖分析

  (1)航模組的人數是生物組的 ,應該把誰看作單位“1”?生物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

  (2)生物組人數是美術組的 ,應把誰看作單位“1”?美術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

  (3)哪兩個組的人數有關系?航模組的人數與生物組的有關,生物組的人數與美術組的有關,

  (4)應先畫哪個組的人數?應先畫出美術組

  3.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因為:美術組的人數× =生物組的人數

  生物組的人數× =航模組人數,航模組人數是8人.

  所以:

  解:設美術組有 人.

  答:美術組有30人.

  4.練習

  商店運來一些水果.梨的筐數是蘋果筐數的 ,蘋果的筐數是橘子筐數的 .運來梨15筐,運來橘子多少筐?

  (二)教學例5

  例5.商店運來一些水果,運來蘋果20筐,梨的筐數是蘋果的 ,同時又是橘子的 ,運來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找出分率句,找準單位“1” .

  3.分析數量關系.

  (1)蘋果的筐數和哪個量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和梨的筐數有關系.蘋果筐數的 是梨的筐數,即:蘋果的筐數× =梨的筐數

  (2)梨的筐數和哪個量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和橘子的筐數有關.橘子筐數的 是梨的筐數,即:橘子的筐數× =梨的筐數

  (3)梨、蘋果、橘子三量之間是什么關系?

  梨的筐數既是蘋果的 ,也是橘子的

  (4)你能列出等量關系式嗎?

  蘋果的筐數× =桔子的筐數×

  解:設運來桔子 筐.

  答:運來橘子25筐.

  第 1 2 頁  

復合應用題 篇8

  課題五:分數乘除復合應用題(a)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3頁的例5及“做一做”,練習十一的第4~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學會解答分數乘除復合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下列各題.

  ×   ×   ×   ×

  ÷   ÷   ÷   ÷

  2.下面各題中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1)紅花的朵數是黃花朵數的,白花的朵數是黃花朵數的.(黃花的朵數是單位“1”.)

  (2)紅花的朵數是黃花朵數的,黃花的朵數是白花朵數的.(第一步是以白花的朵數為單位“1”,第二步是以黃花的朵數為單位“1”.)

  (3)紅花的朵數是黃花朵數的,同時又是白花朵數的.(分別以黃花的朵數和白花的朵數為單位“1”.)

  二、新課

  1.教學例5.

  教師出示例5:商店運來一些水果,運來蘋果20筐,梨的筐數是蘋果的,同時又是橘子的.運來橘子多少筐?

  教師讓學生說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又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怎樣畫出線段圖,表示蘋果的筐數和梨的筐數之間的數量關系?(根據梨的筐數是蘋果的,要把蘋果的筐數看作單位“1”.畫一條線段并且平均分成4份,表示蘋果的筐數──20筐.用這樣3份長的線段表示梨的筐數.)

  (2)怎樣用線段圖表示梨的筐數與橘子的筐數之間的數量關系?(根據梨的筐數又是橘子的35,把橘子的筐數看作單位“1”,而梨的筐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前面表示梨的筐數是一條平均分成3份的線段.把這條線段再延長2份(成為5份),就表示橘子的筐數,如下圖.)

  教師:從題目的已知條件中可以看出哪幾種水果的筐數是知道的?(已知蘋果有20筐,梨的筐數是蘋果的,即〔20×〕筐.)

  教師:題目中哪種水果的筐數是未知的?它與其他水果的筐數有什么關系?(橘子的筐數是未知的,梨的筐數是橘子筐數的.)

  教師:哪種水果的筐數跟其他兩種水果的筐數都有關系?(梨的筐數跟蘋果和橘子的筐數都有關,梨的筐數等于蘋果的筐數×,又等于橘子的筐數×.)

  教師:怎樣列出題目中數量相等的關系式?(數量相等的關系式為,蘋果的筐數×34=橘子的筐數×35.)

  教師:題目里要求的是哪種水果的筐數?怎樣設未知數和列方程?(題目里要求的是橘子的筐數,我們設橘子的筐數為x,列出方程為=20×.)

  學生解方程,教師巡視,有針對性地問學生是根據什么列方程的,做完后集體訂正.

  2.做教科書第58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按照例5的思考過程分析數量關系和列方程解答.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根據什么等量關系來列方程的.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一的第5題.

  讓學生把得數直接寫在題后,做完后集體訂正.

  2.做練習十六的第6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巡視時,問問有困難的學生怎樣確定單位“1”,找出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的,做完后集體訂正.

  3.做練習十一的第9題.

  讓學生先審題,了解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后教師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

  (1)題目中“原路返回”表示了什么意思?(表示去山區的路程和回來的路程是一樣的.)

  (2)應該設什么數量為未知數x?以什么等量關系來列方程?(應該設返回時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為未知數x.因為來回的路程是相等的,可以作為等量關系來列方程.)

  教師讓學生獨立完成.巡視時注意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做完后集體訂正.

  四、小結

  教師:分數乘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比較復雜.題目里可以有兩個數量作為單位“1”.當分析數量關系有困難時,應該畫線段圖來表示,便于找出解題思路.

  五、作業

  練習十一的第4、7、8、10題.

復合應用題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結構和數量關系,能正確解答分數連除、乘除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使學生正確解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一)找準單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一條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長的 ,全長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數是黑兔只數的 .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學美術組有30人,生物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 ,航模組的人數是生物組的 ,航模組有多少人?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4(把復習第二題改編成例4)

  例4.光明小學航模組人數是生物組的 ,生物組人數是美術組的 ,航模組有8人,美術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說說這道題里有哪幾個數量?

  2.畫圖分析

  (1)航模組的人數是生物組的 ,應該把誰看作單位“1”?生物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

  (2)生物組人數是美術組的 ,應把誰看作單位“1”?美術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

  (3)哪兩個組的人數有關系?航模組的人數與生物組的有關,生物組的人數與美術組的有關,

  (4)應先畫哪個組的人數?應先畫出美術組

  3.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因為:美術組的人數× =生物組的人數

  生物組的人數× =航模組人數,航模組人數是8人.

  所以:

  解:設美術組有 人.

  答:美術組有30人.

  4.練習

  商店運來一些水果.梨的筐數是蘋果筐數的 ,蘋果的筐數是橘子筐數的 .運來梨15筐,運來橘子多少筐?

  (二)教學例5

  例5.商店運來一些水果,運來蘋果20筐,梨的筐數是蘋果的 ,同時又是橘子的 ,運來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找出分率句,找準單位“1” .

  3.分析數量關系.

  (1)蘋果的筐數和哪個量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和梨的筐數有關系.蘋果筐數的 是梨的筐數,即:蘋果的筐數× =梨的筐數

  (2)梨的筐數和哪個量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和橘子的筐數有關.橘子筐數的 是梨的筐數,即:橘子的筐數× =梨的筐數

  (3)梨、蘋果、橘子三量之間是什么關系?

  梨的筐數既是蘋果的 ,也是橘子的

  (4)你能列出等量關系式嗎?

  蘋果的筐數× =桔子的筐數×

  解:設運來桔子 筐.

  答:運來橘子25筐.

  (三)小結

  1.今天學的應用題和以前幾節課學習的應用題一樣嗎?(有兩個分率句)

  2.如何分析這類應用題?

  抓住分率句,找誰單位“1”,畫圖來分析,列式不用急.

  三、鞏固練習

  (一)蔬菜商店運來的茄子筐數是西紅柿的 ,運來的西紅柿筐數是黃瓜的 .運來茄子21筐,運來黃瓜多少筐?

  (二)同學們踢毽子,小紅踢了18個,小蘭踢的是小紅踢的 ,同時又是小華踢的 ,小華踢了多少個?

  (三)商店里紅氣球的個數是藍氣球的 ,是黃氣球的 ,有藍氣球240個,有黃氣球多少個?

  (四)對比練習

  1.一個長方體的寬是長的 ,長是高的 ,寬是42厘米.高是多少厘米?(等量關系式:高× × =寬)                                              

  2.一個長方體的長45厘米,寬是長的 ,寬又是高的 .高是多少厘米?(等量關系式:高× =長× )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分數應用題有什么特點?解題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五、課后作業 

  (一)六年級四班有三好學生4人,占本班學生人數的 .六四班學生人數是六年級學生人數的 .六年級有學生多少人?

  (二)停車場里有36輛小汽車,是大汽車數量的4倍,大汽車的數量是運貨車數量的 ,運貨車有多少輛?

  (三)一個長方體的寬是長的 ,長是高的 .它的寬是20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四)學校有槐樹15棵,楊樹的棵數是槐數的 ,又是柳樹的 .柳樹有多少棵?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購物問題

  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題目

  公園里真好玩,同學們玩得真盡興,有不少同學口渴了,就到公園里面的三個超市,超

  市里飲料大瓶每瓶10元,小瓶每瓶2元,但各超市的優惠政策不同:

  甲超市:買大送小

  乙超市:一律九折

  丙超市:滿30元一律八折

  請幫四位顧客選擇哪家商店最合算,并把你想買的數量填在“我”一項中.

  顧客

  購買方案

  選擇商店

  小明

  2大2小 

  小紅

  1大8小 

  張阿姨

  4大 

  李叔叔

  1大5小 

  我

  3大3小 

  3大5小 

  活動過程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2.填寫表格.

  3.各組分別發表意見,并說出原因.

  活動說明

  購物問題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購物時需要考慮時間、路程、地點、價格、個人愛好等等許多情況,所以本題沒有絕對的答案,只要學生能說出理由,就可以認為是正確的,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復合應用題 篇10

  教學目的

  1.通過解答一組相關的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復合應用題是怎樣在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能夠掌握復合應用題的結構,正確解答復合應用題.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復合應用題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2.5×4 127+28 0.37+1.6 88÷16

  3.37+6.63 8.4÷0.7 0.125×8 1.02-0.43

  1.25+ 1÷ ×16

  2.要求下面的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1)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種多少棵?

  (2)桃樹的棵數是梨樹棵數的多少倍?

  (3)五年級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這堆煤實際燒了多少天?

  (5)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夠裝訂完?

  (6)小明幾分鐘可以從家走到學校?

  教師總結:

  應用已經學過的數量關系,根據題目中的問題考慮需要哪兩個直接條件,是我們分析和解答簡單應用題的關鍵.

  二、歸納整理.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復習復合應用題(板書課題).

  (一)教學例2:

  a.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b.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c.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讀題,學生獨立解答.(學生板演)

  2.小組討論:這三道題都有什么聯系?這三道題有什么區別?

  聯系:這三道題說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問題也相同,都是求“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問題都需要先知道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

  區別:

  a、實際每小時走的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計算;

  b、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已知的.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未知的,需要兩步計算;

  c、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計算.

  3.教師質疑:對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結果的應用題,我們應該怎樣進行分析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試著分析b、c量道例題.

  4.教師總結:從上面這組題我們可以看出,復合應用題都是由幾個簡單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在分析數量關系時我們可以從所求問題出發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條件,直到所需條件都是題目中的已知的為止.

  5.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我們想知道此題目做的對不對,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1)按照題意進行計算;

  (2)把所求得的問題作已知條件,按照題意倒著算,看最后結果是否符合題意.

  三、鞏固反饋.

  1.解答并且比較下面兩道應用題,說說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1)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每天生產50只.實際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2)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比計劃提前5天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手表多少只?

  2.判斷:下面列式哪一種是正確的?

  (1)一個修路隊要筑一條長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務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 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幾小時才能夠裝完?

  A:(2640-240)÷240 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個機耕隊用拖拉機耕6.8公頃棉田,用了4天,照這樣計算,再耕13.6公頃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 B:13.6÷(6.8÷4)÷4

  C:(13.6+6.8)÷(6.8÷4)

  (4)一個筑路隊鋪一段鐵路,原計劃每天鋪路3.2千米,15天鋪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鋪路0.8千米,實際多少天能夠鋪完這段路?

  A:3.2×15÷0.8 B:3.2 ×15÷(3.2-0.8)

  C:3.2 ×15÷(3.2+0.8)

  (5)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用7天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約多少噸原料?

  A:14×7÷10-14 B:14×10÷7-14

  C:14-14×10÷7 D:14-14×7÷10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

  1.豐收農具廠制造一批鐮刀,原計劃每天制造360把,18天完成,實際每天多制造72把.照這樣計算,多少天能完成任務?

  2.邊防戰士巡邏,共行26千米.前2.5小時在平路上行走,平均每小時行5千米;后來在山地行走,平均每小時行3千米.在山地行走了多少小時?

  3.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7天用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約多少噸原料?

  六、板書設計 

  復合應用題

  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4.5-3.75

  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4.5-11.25÷3

  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1.25÷2.5-11.25÷3

復合應用題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結構和數量關系,能正確解答分數連除、乘除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使學生正確解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一)找準單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一條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長的 ,全長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數是黑兔只數的 .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學美術組有30人,生物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 ,航模組的人數是生物組的 ,航模組有多少人?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4(把復習第二題改編成例4)

  例4.光明小學航模組人數是生物組的 ,生物組人數是美術組的 ,航模組有8人,美術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說說這道題里有哪幾個數量?

  2.畫圖分析

  (1)航模組的人數是生物組的 ,應該把誰看作單位“1”?生物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

  (2)生物組人數是美術組的 ,應把誰看作單位“1”?美術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

  (3)哪兩個組的人數有關系?航模組的人數與生物組的有關,生物組的人數與美術組的有關,

  (4)應先畫哪個組的人數?應先畫出美術組

  3.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因為:美術組的人數× =生物組的人數

  生物組的人數× =航模組人數,航模組人數是8人.

  所以:

  解:設美術組有 人.

  答:美術組有30人.

  4.練習

  商店運來一些水果.梨的筐數是蘋果筐數的 ,蘋果的筐數是橘子筐數的 .運來梨15筐,運來橘子多少筐?

  (二)教學例5

  例5.商店運來一些水果,運來蘋果20筐,梨的筐數是蘋果的 ,同時又是橘子的 ,運來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找出分率句,找準單位“1” .

  3.分析數量關系.

  (1)蘋果的筐數和哪個量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和梨的筐數有關系.蘋果筐數的 是梨的筐數,即:蘋果的筐數× =梨的筐數

  (2)梨的筐數和哪個量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和橘子的筐數有關.橘子筐數的 是梨的筐數,即:橘子的筐數× =梨的筐數

  (3)梨、蘋果、橘子三量之間是什么關系?

  梨的筐數既是蘋果的 ,也是橘子的

  (4)你能列出等量關系式嗎?

  蘋果的筐數× =桔子的筐數×

  解:設運來桔子 筐.

  答:運來橘子25筐

  (三)小結

  1.今天學的應用題和以前幾節課學習的應用題一樣嗎?(有兩個分率句)

  2.如何分析這類應用題?

  抓住分率句,找誰單位“1”,畫圖來分析,列式不用急.

  三、鞏固練習

  (一)蔬菜商店運來的茄子筐數是西紅柿的 ,運來的西紅柿筐數是黃瓜的 .運來茄子21筐,運來黃瓜多少筐?

  (二)同學們踢毽子,小紅踢了18個,小蘭踢的是小紅踢的 ,同時又是小華踢的 ,小華踢了多少個?

  (三)商店里紅氣球的個數是藍氣球的 ,是黃氣球的 ,有藍氣球240個,有黃氣球多少個?

  (四)對比練習

  1.一個長方體的寬是長的 ,長是高的 ,寬是42厘米.高是多少厘米?(等量關系式:高× × =寬)                                              

  2.一個長方體的長45厘米,寬是長的 ,寬又是高的 .高是多少厘米?(等量關系式:高× =長× )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分數應用題有什么特點?解題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五、課后作業 

  (一)六年級四班有三好學生4人,占本班學生人數的 .六四班學生人數是六年級學生人數的 .六年級有學生多少人?

  (二)停車場里有36輛小汽車,是大汽車數量的4倍,大汽車的數量是運貨車數量的 ,運貨車有多少輛?

  (三)一個長方體的寬是長的 ,長是高的 .它的寬是20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四)學校有槐樹15棵,楊樹的棵數是槐數的 ,又是柳樹的 .柳樹有多少棵?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購物問題

  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題目

  公園里真好玩,同學們玩得真盡興,有不少同學口渴了,就到公園里面的三個超市,超

  市里飲料大瓶每瓶10元,小瓶每瓶2元,但各超市的優惠政策不同:

  甲超市:買大送小

  乙超市:一律九折

  丙超市:滿30元一律八折

  請幫四位顧客選擇哪家商店最合算,并把你想買的數量填在“我”一項中.

  顧客

  購買方案

  選擇商店

  小明

  2大2小 

  小紅

  1大8小 

  張阿姨

  4大 

  李叔叔

  1大5小 

  我

  3大3小 

  3大5小 

  活動過程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2.填寫表格.

  3.各組分別發表意見,并說出原因.

  活動說明

  購物問題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購物時需要考慮時間、路程、地點、價格、個人愛好等等許多情況,所以本題沒有絕對的答案,只要學生能說出理由,就可以認為是正確的,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復合應用題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結構和數量關系,能正確解答分數連除、乘除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使學生正確解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一)找準單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一條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長的 ,全長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數是黑兔只數的 .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學美術組有30人,生物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 ,航模組的人數是生物組的 ,航模組有多少人?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4(把復習第二題改編成例4)

  例4.光明小學航模組人數是生物組的 ,生物組人數是美術組的 ,航模組有8人,美術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說說這道題里有哪幾個數量?

  2.畫圖分析

  (1)航模組的人數是生物組的 ,應該把誰看作單位“1”?生物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

  (2)生物組人數是美術組的 ,應把誰看作單位“1”?美術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

  (3)哪兩個組的人數有關系?航模組的人數與生物組的有關,生物組的人數與美術組的有關,

  (4)應先畫哪個組的人數?應先畫出美術組

  3.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因為:美術組的人數× =生物組的人數

  生物組的人數× =航模組人數,航模組人數是8人.

  所以:

  解:設美術組有 人.

  答:美術組有30人.

  4.練習

  商店運來一些水果.梨的筐數是蘋果筐數的 ,蘋果的筐數是橘子筐數的 .運來梨15筐,運來橘子多少筐?

  (二)教學例5

  例5.商店運來一些水果,運來蘋果20筐,梨的筐數是蘋果的 ,同時又是橘子的 ,運來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找出分率句,找準單位“1” .

  3.分析數量關系.

  (1)蘋果的筐數和哪個量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和梨的筐數有關系.蘋果筐數的 是梨的筐數,即:蘋果的筐數× =梨的筐數

  (2)梨的筐數和哪個量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和橘子的筐數有關.橘子筐數的 是梨的筐數,即:橘子的筐數× =梨的筐數

  (3)梨、蘋果、橘子三量之間是什么關系?

  梨的筐數既是蘋果的 ,也是橘子的

  (4)你能列出等量關系式嗎?

  蘋果的筐數× =桔子的筐數×

  解:設運來桔子 筐.

  答:運來橘子25筐

  (三)小結

  1.今天學的應用題和以前幾節課學習的應用題一樣嗎?(有兩個分率句)

  2.如何分析這類應用題?

  抓住分率句,找誰單位“1”,畫圖來分析,列式不用急.

  三、鞏固練習

  (一)蔬菜商店運來的茄子筐數是西紅柿的 ,運來的西紅柿筐數是黃瓜的 .運來茄子21筐,運來黃瓜多少筐?

  (二)同學們踢毽子,小紅踢了18個,小蘭踢的是小紅踢的 ,同時又是小華踢的 ,小華踢了多少個?

  (三)商店里紅氣球的個數是藍氣球的 ,是黃氣球的 ,有藍氣球240個,有黃氣球多少個?

  (四)對比練習

  1.一個長方體的寬是長的 ,長是高的 ,寬是42厘米.高是多少厘米?(等量關系式:高× × =寬)                                              

  2.一個長方體的長45厘米,寬是長的 ,寬又是高的 .高是多少厘米?(等量關系式:高× =長× )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分數應用題有什么特點?解題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五、課后作業 

  (一)六年級四班有三好學生4人,占本班學生人數的 .六四班學生人數是六年級學生人數的 .六年級有學生多少人?

  (二)停車場里有36輛小汽車,是大汽車數量的4倍,大汽車的數量是運貨車數量的 ,運貨車有多少輛?

  (三)一個長方體的寬是長的 ,長是高的 .它的寬是20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四)學校有槐樹15棵,楊樹的棵數是槐數的 ,又是柳樹的 .柳樹有多少棵?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購物問題

  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題目

  公園里真好玩,同學們玩得真盡興,有不少同學口渴了,就到公園里面的三個超市,超

  市里飲料大瓶每瓶10元,小瓶每瓶2元,但各超市的優惠政策不同:

  甲超市:買大送小

  乙超市:一律九折

  丙超市:滿30元一律八折

  請幫四位顧客選擇哪家商店最合算,并把你想買的數量填在“我”一項中.

  顧客

  購買方案

  選擇商店

  小明

  2大2小 

  小紅

  1大8小 

  張阿姨

  4大 

  李叔叔

  1大5小 

  我

  3大3小 

  3大5小 

  活動過程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2.填寫表格.

  3.各組分別發表意見,并說出原因.

  活動說明

  購物問題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購物時需要考慮時間、路程、地點、價格、個人愛好等等許多情況,所以本題沒有絕對的答案,只要學生能說出理由,就可以認為是正確的,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復合應用題 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結構和數量關系,能正確解答分數連除、乘除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使學生正確解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一)找準單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一條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長的 ,全長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數是黑兔只數的 .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學美術組有30人,生物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 ,航模組的人數是生物組的 ,航模組有多少人?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4(把復習第二題改編成例4)

  例4.光明小學航模組人數是生物組的 ,生物組人數是美術組的 ,航模組有8人,美術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說說這道題里有哪幾個數量?

  2.畫圖分析

  (1)航模組的人數是生物組的 ,應該把誰看作單位“1”?生物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

  (2)生物組人數是美術組的 ,應把誰看作單位“1”?美術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

  (3)哪兩個組的人數有關系?航模組的人數與生物組的有關,生物組的人數與美術組的有關,

  (4)應先畫哪個組的人數?應先畫出美術組

  3.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因為:美術組的人數× =生物組的人數

  生物組的人數× =航模組人數,航模組人數是8人.

  所以:

  解:設美術組有 人.

  答:美術組有30人.

  4.練習

  商店運來一些水果.梨的筐數是蘋果筐數的 ,蘋果的筐數是橘子筐數的 .運來梨15筐,運來橘子多少筐?

  (二)教學例5

  例5.商店運來一些水果,運來蘋果20筐,梨的筐數是蘋果的 ,同時又是橘子的 ,運來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找出分率句,找準單位“1” .

  3.分析數量關系.

  (1)蘋果的筐數和哪個量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和梨的筐數有關系.蘋果筐數的 是梨的筐數,即:蘋果的筐數× =梨的筐數

  (2)梨的筐數和哪個量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和橘子的筐數有關.橘子筐數的 是梨的筐數,即:橘子的筐數× =梨的筐數

  (3)梨、蘋果、橘子三量之間是什么關系?

  梨的筐數既是蘋果的 ,也是橘子的

  (4)你能列出等量關系式嗎?

  蘋果的筐數× =桔子的筐數×

  解:設運來桔子 筐.

  答:運來橘子25筐

  (三)小結

  1.今天學的應用題和以前幾節課學習的應用題一樣嗎?(有兩個分率句)

  2.如何分析這類應用題?

  抓住分率句,找誰單位“1”,畫圖來分析,列式不用急.

  三、鞏固練習

  (一)蔬菜商店運來的茄子筐數是西紅柿的 ,運來的西紅柿筐數是黃瓜的 .運來茄子21筐,運來黃瓜多少筐?

  (二)同學們踢毽子,小紅踢了18個,小蘭踢的是小紅踢的 ,同時又是小華踢的 ,小華踢了多少個?

  (三)商店里紅氣球的個數是藍氣球的 ,是黃氣球的 ,有藍氣球240個,有黃氣球多少個?

  (四)對比練習

  1.一個長方體的寬是長的 ,長是高的 ,寬是42厘米.高是多少厘米?(等量關系式:高× × =寬)                                              

  2.一個長方體的長45厘米,寬是長的 ,寬又是高的 .高是多少厘米?(等量關系式:高× =長× )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分數應用題有什么特點?解題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五、課后作業 

  (一)六年級四班有三好學生4人,占本班學生人數的 .六四班學生人數是六年級學生人數的 .六年級有學生多少人?

  (二)停車場里有36輛小汽車,是大汽車數量的4倍,大汽車的數量是運貨車數量的 ,運貨車有多少輛?

  (三)一個長方體的寬是長的 ,長是高的 .它的寬是20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四)學校有槐樹15棵,楊樹的棵數是槐數的 ,又是柳樹的 .柳樹有多少棵?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購物問題

  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題目

  公園里真好玩,同學們玩得真盡興,有不少同學口渴了,就到公園里面的三個超市,超

  市里飲料大瓶每瓶10元,小瓶每瓶2元,但各超市的優惠政策不同:

  甲超市:買大送小

  乙超市:一律九折

  丙超市:滿30元一律八折

  請幫四位顧客選擇哪家商店最合算,并把你想買的數量填在“我”一項中.

  顧客

  購買方案

  選擇商店

  小明

  2大2小 

  小紅

  1大8小 

  張阿姨

  4大 

  李叔叔

  1大5小 

  我

  3大3小 

  3大5小 

  活動過程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2.填寫表格.

  3.各組分別發表意見,并說出原因.

  活動說明

  購物問題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購物時需要考慮時間、路程、地點、價格、個人愛好等等許多情況,所以本題沒有絕對的答案,只要學生能說出理由,就可以認為是正確的,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復合應用題 篇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連除、乘除復合應用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能正確解答分數連除、乘除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分數連除、乘除復合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使學生正確解答分數連除、乘除復合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一)找準單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一條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長的 ,全長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數是黑兔只數的 .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學美術組有30人,生物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 ,航模組的人數是生物組的 ,航模組有多少人?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4(把復習第二題改編成例4)

  例4.光明小學航模組人數是生物組的 ,生物組人數是美術組的 ,航模組有8人,美術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說說這道題里有哪幾個數量?

  2.畫圖分析

  (1)航模組的人數是生物組的 ,應該把誰看作單位“1”?生物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

  (2)生物組人數是美術組的 ,應把誰看作單位“1”?美術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

  (3)哪兩個組的人數有關系?航模組的人數與生物組的有關,生物組的人數與美術組的有關,

  (4)應先畫哪個組的人數?應先畫出美術組

  3.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因為:美術組的人數× =生物組的人數

  生物組的人數× =航模組人數,航模組人數是8人.

  所以:

  解:設美術組有 人.

  答:美術組有30人.

  4.練習

  商店運來一些水果.梨的筐數是蘋果筐數的 ,蘋果的筐數是橘子筐數的 .運來梨15筐,運來橘子多少筐?

  (二)教學例5

  例5.商店運來一些水果,運來蘋果20筐,梨的筐數是蘋果的 ,同時又是橘子的 ,運來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找出分率句,找準單位“1” .

  3.分析數量關系.

  (1)蘋果的筐數和哪個量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和梨的筐數有關系.蘋果筐數的 是梨的筐數,即:蘋果的筐數× =梨的筐數

  (2)梨的筐數和哪個量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和橘子的筐數有關.橘子筐數的 是梨的筐數,即:橘子的筐數× =梨的筐數

  (3)梨、蘋果、橘子三量之間是什么關系?

  梨的筐數既是蘋果的 ,也是橘子的

  (4)你能列出等量關系式嗎?

  蘋果的筐數× =桔子的筐數×

  解:設運來桔子 筐.

  答:運來橘子25筐

  (三)小結

  1.今天學的應用題和以前幾節課學習的應用題一樣嗎?(有兩個分率句)

  2.如何分析這類應用題?

  抓住分率句,找誰單位“1”,畫圖來分析,列式不用急.

  三、鞏固練習

  (一)蔬菜商店運來的茄子筐數是西紅柿的 ,運來的西紅柿筐數是黃瓜的 .運來茄子21筐,運來黃瓜多少筐?

  (二)同學們踢毽子,小紅踢了18個,小蘭踢的是小紅踢的 ,同時又是小華踢的 ,小華踢了多少個?

  (三)商店里紅氣球的個數是藍氣球的 ,是黃氣球的 ,有藍氣球240個,有黃氣球多少個?

  (四)對比練習

  1.一個長方體的寬是長的 ,長是高的 ,寬是42厘米.高是多少厘米?(等量關系式:高× × =寬)                                              

  2.一個長方體的長45厘米,寬是長的 ,寬又是高的 .高是多少厘米?(等量關系式:高× =長× )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分數應用題有什么特點?解題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五、課后作業 

  (一)六年級四班有三好學生4人,占本班學生人數的 .六四班學生人數是六年級學生人數的 .六年級有學生多少人?

  (二)停車場里有36輛小汽車,是大汽車數量的4倍,大汽車的數量是運貨車數量的 ,運貨車有多少輛?

  (三)一個長方體的寬是長的 ,長是高的 .它的寬是20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四)學校有槐樹15棵,楊樹的棵數是槐數的 ,又是柳樹的 .柳樹有多少棵?

  六、板書設計 

復合應用題(通用14篇) 相關內容:
  • 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通用17篇)

    教學目的1.學生通過觀察、探究、研討等活動,使學生掌握“比較兩數差與倍數關系”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并學會分析解答此種應用題,并且進一步鞏固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掌握該應用題的分析方法,并會分步列式解答.⒉ 初步...

  • 連除應用題(精選14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2頁的例2及第103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二十三的第1~4題。教學目的1、使學生理解的數量關系,初步學會用兩種方法解答,同時知道解題的檢驗方法。...

  • 數學教案-關于9的圖畫應用題(通用3篇)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有關9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2.滲透簡單應用題的結構,為正式學習文字應用題做準備,加深理解“求和”、“求剩余”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夠正確解答.3.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

  • 數學教案-9加幾-應用題(通用2篇)

    教學目標1.知道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也有2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2.掌握求總數和求剩余的加、減應用題的解答方法.3.能正確解答求總數和求剩余的加減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會口述答話.教學重點掌握解答求總數和求剩余的加減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 《較復雜的求平均數應用題》教學反思(精選2篇)

    重組教學內容,呈現了學生最為關心的生活信息 《新課標》強調“數學應用于現實生活,要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這就向我們的教師提出了挑戰:必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題材。...

  • 小學20以內應用題加法教案(通用2篇)

    教學目標: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學過程:一、基本口算練習1、看課件口算。8+3 7+6 6+5 8+6 8+87+5 8+4 7+7 6+6 7+42、聽算。...

  • 三步計算的應用題(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理解三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2.能分步解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應用題.3.繼續培養學生類推、分析、比較能力.教學重點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教學難點確定應用題的解題步驟.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1.口算.56×2+56...

  •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通用12篇)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學會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的第一種解答方法。即求兩次剩余。(二)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三)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

  • 乘法應用題(精選17篇)

    (課本第82頁、第83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5題)教學目標1、會分析乘法簡單應用題的關系。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及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準備圓片若干。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活動引入。...

  • 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整理和復習(精選2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0頁的4~5題,練習十九的第4~6題。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教具準備:小黑板教學過程:一.復習用比例解答應用題教師: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有些應用題就可以用比...

  • 第二單元的行程應用題(通用2篇)

    應用題解題思路(六)1.興湖農場修一條長0.28千米的路,已修的比全長的一半少0.04千米,沒修的是多少千米?想: 由已修的比全長的一半少0.04千米,你想到了什么?2.面粉場運來小麥60噸,先用其中的12噸小麥生產面粉9840千克,照這樣計算,剩下的小...

  • 連除應用題教案(精選7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學會列綜合算式用兩種方法解答連乘應用題.2.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學會有條理地敘述思維過程.3.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熱情,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教...

  •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精選2篇)

    第三課時: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教學目標: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征、數量關系和解答方法,并能正確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 連除應用題練習課(通用3篇)

    教學內容練習二十三的第5-16題教學目的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應用題的解題能力。一、計算練習做練習二十三的第5、6、11題1、 第6題,讓學生獨立口算,共同核對得數。...

  • 圖文應用題(精選2篇)

    教學內容 課本101頁例3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什么叫做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初步學會解答一半用圖畫一半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為正式學習解答文字敘述的應用題做準備。教具準備主體圖和小棒教學重難點解答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的方法。...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26uuu成人网 成人免费精品网站在线观看影片 | 成人国产精品久久久春色 | 欧美日性 |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软件 | 加勒比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 岛国一级片 | 手机看片国产AV无码 |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在线第1页 | 中文字幕第28页 |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久久激情影院 | 国产一区在 | 青青草免费网站 | 桃花色综合影院 |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亚洲影院 |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成年黄页网站大全免费 | 午夜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 | 中文一级片 |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在线a不卡 | 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第八页 | 蜜桃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久国产免费 | 久草视频福利 | 鲁一鲁操一操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 蜜桃视频一区 | 色久悠悠在线观看 | 久久网免费 | 啊灬啊灬别停啊灬用力啊免费 | 中国激情网 | 少妇性xxxxxxxxx色 | avhd101高清谜片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精品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 日韩欧美一级二级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