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大屠殺紀念碑前(科教版思品五下)
2.介紹“蘇向祥”事跡(見參考資料),了解當年日軍細菌戰(zhàn)的罪行,以及當時今日本政府對此的態(tài)度,學生談自己的感想。
3.交流自己所知道的關(guān)于對日本索賠和中日外交的新聞事件。
四、了解我們自己的國人面對這段恥辱史的種種態(tài)度與做法,清醒選擇自己今后所應(yīng)持的立場和應(yīng)做的事情
教師呈現(xiàn)兩組材料,學生讀后自由討論。
(1)兩個受害之城的比較。
法國一位名叫切爾西的女記者走訪了在二戰(zhàn)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對日本的廣島和中國的南京兩個災(zāi)難深重的城市記錄得比較詳細。
廣島:被原子彈轟炸的殘骸都保存完好;南京:難以找到當年屠城遺址。
南京:大屠殺死難人數(shù)36萬人以上,紀念館“哭墻”上只刻有3000個死者的名字;廣島:xx年8月6日,公布原子彈受害者221893人,精確到個位。
廣島:每年8月6日,舉行悼念大會,8月15日,鐘聲汽笛鳴響,工廠、學校、機關(guān)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南京大屠殺紀念大會從1985年才開始,1997年才有了拉響防空警報和車船鳴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會會場,鮮見肅立默哀場面。
南京:參加紀念大會人數(shù)xx人左右,最多不到1萬人,占全市人口的2/2800或1/500;廣島:參加紀念大會的有5萬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
兩個民族對傷痛的記憶,為什么差別那么大?
(2)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而戰(zhàn)爭的硝煙剛剛散盡,烈士的忠骨尚未消磨,我們有些人已經(jīng)忘記了歷史。前些年,北京某報的記者到南京瞻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一名出租車司機竟然建議他不要去,理由是“那地方?jīng)]什么看頭!”甚至有年紀更小的“酷一代”說:我們只愿享受生活,我們不想記住沉重的歷史!
在對以上材料的討論基礎(chǔ)上,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2.教師:一位大學生在談到什么情況下會和日本青年人交朋友時說:“如果讓我和一位日本青年交朋友的話,我會先帶他去一些地方,比如盧溝橋的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等,我會跟他談日本侵華戰(zhàn)爭,把事實擺在面前。如果他正視歷史,朋友自然可以交成;如果他不承認那場戰(zhàn)爭是侵略,那朋友肯定是交不成了。“
你同意這位大學生的話嗎?今后在與日本人的交往中你會怎么做呢?試給日本小學生寫一封信,表達你的觀點。
3.思考、討論:在過去的2xx年里,中日之間爆發(fā)過兩次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為了避免悲劇重演,你認為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五、拓展作業(yè)
把今天課堂是你印象最深刻的事講給你的親友聽,要求他們聽后在你準備好的本子上寫上一句他們想說的話并請他們簽名,一個星期后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