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家園》
【教材分析】
《美 化家園》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個主題。本級教材圍繞“讓我們家園更美好”這一中心展開。選編的四個主題分別是:我們的大地媽媽、美化家園、花草樹木點頭笑、我和動物交朋友。選編這四個主題旨在培養學生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能親近自然、喜歡自然,感受自然的美;能在自己的生活中 嘗試一物多用,廢物利用,自覺地為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勇氣嘗試具有挑戰性的活動,能在與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分享合作的成果。《美化家園》這個主題的設計意在感知“大地媽媽”的遭遇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開展變廢為寶的環保活動,嘗試用自己的雙手來美化自己的家園。
【學情分析】
1.二年級的學生雖然經過一年半時間的學習生活,但畢竟年紀小,環保知識缺乏,環保意識不強。
2.我校雖處在縣城地區,但有很多來自農村的孩子,由于學生受家庭教育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學生的環保意識較差,廢物再利用的習慣也有待進一步培養。教學時要抓住他們的特點,用他們喜愛的活動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對他們進行“保護環境,美化家園”的教育。
【設計思路】
垃圾是同學們生活天天看到的東西,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垃圾的危害,懂得如何妥善處理垃圾,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并在生活中身體力行為環保盡自己的一點力,我對本課作了如下的設計:
課前,師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學生利用雙休日的時間,給家里倒垃圾;課前調查、了解家中垃圾的產生及去向;教師課前準備一些圖文資料的課件。
教 學時,先讓學生觀看兩種截然不同環境,喚起學生想保護環境的強烈欲望。然后通過學生的調查、交流和游戲,了解垃圾的來源、垃圾對人類的影響、垃圾的分類,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環保金點子,最后指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做出有意義的東西來,為環保盡一份力。
品 德與生活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而且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注重讓調查、合作、探究,并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檢驗生活,實現了品德培養源于兒童生活、貼近兒童生活、引導兒童生活,幫助學生參與社會的學科教學理念。
第一課時《給垃圾找家》
【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懂得合理妥善處理垃圾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2)讓學生初步知道進行垃圾分類。
(3)了解垃圾的來源,關心周圍的環境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調查、匯報和交流結合教師的講解。
(2)共同探討怎樣做才能為保護環境盡一點力。
情感與態度:
(1)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
(2)使學生知道垃圾的危害性,從而盡可能少制造垃圾。
行為與習慣:
(1)從小養成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嘗試一物多用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懂得合理妥善處理垃圾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初步知道進行垃圾分類,能用實際行動來保護環境,美化家園。
【活動準備】
學生:利用雙休日的時間,給家里倒垃圾;課前調查、了解家中垃圾的產生及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