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案3
能力:通過調查訪問、查閱資料以及分析整理資料,增強獲取社會信息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知識:知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了解人民代表選舉程序,認識人民代表具有的廣泛性和代表性。了解公民民主權利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初步了解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教學準備:1、搜集有關人大代表選舉和各級人大代表行使民主權利的新聞報道、圖片、資料。
2、詢問你的家人、親友、鄰居,了解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途徑。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師:每年三月份,我國都要召開“兩會”,知道是那兩會嗎?在人大和政協這兩會召開時會解決很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大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的政治制度。
二、 人民代表為人民
1、投影出示: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有關材料。
師: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學生交流:人大代表是怎樣反映人民群眾意愿的?
2、案例分析
出示《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義務教育法》有關具體規定
學生分析器內容,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 參與社會生活
1、 情景遷移,體會民主選舉
回憶班級選舉班委會的情景,談談對發揚民主的認識。
出示: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省、自治區、直轄市大會代表
↑↑
鄉鎮、區(縣)大會代表
↑↑
全體選民
學生利用課前搜集的有關人大代表選舉的資料,說說:選舉中如何保障人民民主權利?
2、 放一段有關日常生活中與百姓聯系緊密的聽證會錄像,讓學生體會一下百姓在政府決策中是如何行使民主權利的。
四、 新世紀的目標
1、 出示: “xx年中國經濟現代化與國際差距”“xx年中國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要做出的努力”示意圖。
2、 學生探究,我們與發達國家相比的差距。
3、 教師補充說明國情,人口多,素質偏低,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少,我們必須走科教興國之路。
4、 學生閱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結合生活實際討論理解。
五、總結全課內容。
板書設計:
人民代表為人民
參與社會生活
新世紀的
教學內容: 六年級下冊
4 共創美好明天
教學目標 態度:感受社會生活的變遷和時代的進步,激發主人翁責任感,樹立從小做起、為祖國繁榮昌盛做貢獻的理想和報復。
能力:觀察社會現象,分析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搜集資料 ,獲取社會信息的能力;探究時間,資助學習的能力。
知識:了解反映社會發展的一些典型事例,通過對比認識祖國發生巨大變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美好前景。
教學準備:1、詢問父母、親友、鄰居,了解改革開放前后生活發生變化的情況。
2、調查自己生活周圍新型的服務部門,了解他們提供的社會服務內容。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我們的國家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越來越發揮著重要作用,家庭生活是社會的縮影。
出示一些學生教師共同搜集的老照片,今昔對比,你會發現什么?
(感受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理解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進步)
二、 案例分析,形成初步的認識
學生閱讀分析“小軍采訪手記”
討論:服務部門曾經給自己的生活提供了那些便利,感受社會服務的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