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災害來臨時
教學目的:
態(tài)度:體驗災害中人與人互相救助的可貴精神,提高災害來臨時的保護意識;能力:學會災害發(fā)生時的逃生辦法,懂得自救和互救。知識:了解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的破壞性,知道面對自然災害的逃生辦法。
教學重點:學會自然災害來臨時,特別是地震的一些逃避辦法,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
教學難點:學會自然災害來臨時的逃生辦法。使學生懂得當我們遇到危險時,一定要鎮(zhèn)定,要堅持到底,不要輕易放棄!
二、教學準備:
學生:記者行動
1、查閱、了解我們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哪些?
2、針對不同的災害來臨時,查閱(或走訪家長、鄰居等)怎樣逃生?
3、走訪自己的家長,鄰居或親朋,有關1976年唐山地震的故事,了解地震知識,逃生知識等有關資料。
教師:
1、結合抗震30周年,查找地震資料。
2、結合林西2.14特大火災 查找有關火災資料。
3、查閱其他災害資料。
4、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本課:教師:災害看似和我們很遙遠,實際呢?
2、播放課件中flash動畫。
3、看完動畫后教師提問:“你最想說的一句話?”
4、學生回答。
5、當學生回答出災難可能隨時發(fā)生時,教師提問:“我們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哪些?”教師請小記者回答。教師給學生鼓勵、表揚,肯定他們的積極發(fā)言。
6、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回答(可以畫畫,可以摘抄,可以網絡下載,還可以口頭回答等。)
7、教師課件給出板書:“2、當災害來臨時”
8、課件給出水災圖,提問:“這是什么災害”
9、學生回答。
10、教師課件給出板書 :(一) 水災
(1)、小記者們介紹水災的狀況和原因。
(2)、根據學生的發(fā)言叫學生評論后,教師點評。
(3)、教師不失時機給積極當“小記者”的同學以表揚。鼓勵他們的踴躍發(fā)言。
(4)、教師問:“那我們怎樣自救互救?”
(5)、教師課件給出板書“我們怎樣自救互救?”
(6)、學生小組討論。
(7)、根據自己的資料和討論情況班內發(fā)言。
(8)、教師找學生評論后,根據情況點評。
(9)、學生自由讀課本73頁中的故事,教師找學生朗讀。
(10)、教師問:“聽了剛才的故事,你想說什么?”
(11)、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引導說出“當我們遇到危險時,一定要鎮(zhèn)定,要堅持到底,不要輕易放棄!”
11、課件給出地震圖,問:“這是什么情況?”
12、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二)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