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聰明的消費者》
【教材分析】
消費是每個人都會遇上的話題,消費能力是學生必備的一種生活能力,為培養學生初步的消費觀和理財觀念,本組教材的主題為《花錢的學問》,《做個聰明的消費者》一課是本組教材的第4課。本組教材的內容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是“家庭小賬本”,是讓學生對家庭收支情況有個大概的了解,體會父母掙錢的辛苦,理解父母的理財觀,而后面的三 個主題分別從怎樣花錢、了解購物場所、購物的注意事項等展開,培養學生正確的消費理財觀,提高他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
【學情分析】
面 對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正在發生變化,傳統的消費方式受到了挑戰,兒童以消費者的身份參與了經濟生活,他們需要具備一定的消費常識、技巧與維權意識,為未來生活做準備,而當今孩子們手上都有零花錢,卻不知如何花,濫買的一些不合格產品,正威脅著孩子們的健康,還有部分孩子盲目消費,不顧家庭 情況互相攀比,給家庭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壓力。而且孩子們的消費知識多數是在生活中自主體驗中學會的,沒有系統的關于消費的科學指導。所以本單元的教學與孩子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容易引起孩子們極大的學習興趣,積極、愉快地生活,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設計思路】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要求,我力求讓孩子們積極參與交流活動,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學到知識,培養合作意識,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通過游戲“看商品猜 價格”讓孩子們明白商品價格變化的原因,探究如何才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的好辦法,接著通過“火眼金睛”這個環節,引導學生了解食品包裝袋上的學問后,再 親身參與活動,辨別食品的偽劣,這樣本節課的兩個重點內容就迎刃而解了。在這基礎上,我們設計了第三環節“我的權益我做主”,通過與學生交流,從學生自身的經歷出發,結合書本知識,懂得買到不合格商品的解決辦法,順利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孩子們了解身邊的生活,掌握生活的技巧,真 正學以致用,實現品德課程與社會生活的有機結合,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選擇商品的有關常識,會看包裝袋或商品說明書中的有關信息,能根據這些信息辨別商品的真偽、優劣。。
行為與習慣:組織開展相關商品的調查活動,能夠觀察和發現商品價格的差異和變化,嘗試了解造成差異、變化的原因,并在購物中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學會選擇比較適合的商品,并知道購物時出現問題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
情感與態度:具有初步的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在活動中體驗購物的樂趣,學會開心購物,激發快樂生活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
1、了解價格變化的原因,學會選擇比較適合的商品。
2、知道包裝袋上的信息,能根據這些信息辨別商品的真偽、優劣。
難點:
初步具有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并知道購物時出現問題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
【活動過程】
☆ 課前互動:
1、熱身運動:《幸福拍手歌》
2、猜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則謎語,有信心接受挑戰嗎?請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