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第三冊品德與生活全冊教案
6、教師總結結束本課。
7、每課小故事。(《科普知識故事》)
教學反思:
通過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及法律知識,孩子們更深一層的理解了水的用處。然后讓孩子們觀看因為沒有水給山區的人們大帶來的困難,以及地球上因為沒有水受到了嚴重的危害,一幅幅凄慘的圖面觸動了孩子們心靈深處的弦,有的孩子當場就表決做一個節約用水的人。
但孩子對于淮河、太湖污染的了解極少,顯得有點枯燥。
第六單元 怎樣做好事 (2課時)
教學內容:課本46——51頁
單元目標:
1、學會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2、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能用實際行動向他們學習。
單元內容:
主題一: 《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主題二: 《做好事不是為表揚》
活動過程:
主題一: 做好事不是為表揚 (1課時)
主體目標:
1、初步懂得做好事的目的不是為了受表揚。
2、了解雷鋒叔叔和許虎叔叔的先進事跡,并主動向他們學習。
教學重難點:
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活動準備:
老師:課前,收集有關雷鋒和許虎的先進事跡;以及錄像帶《愛的奉獻》。
活動過程:
活動案例一 人人都來做好事
1、開課:今天,老師和同學們討論的話題是:“人人都來做好事”。
首先老師幫助同學們搞清什么是“好事”?
好事:幫助別人,關心別人,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好事分大小。討論:那么,為什么我們做人就要做好事呢?(3-5名學生作答)
(1)學生先四人小組交流討論---自由發言,各抒己見。
(2)老師借助講故事使學生理解幫助別人的樂趣。
4、講《雷鋒的故事》、《許虎的故事》及《愛的奉獻》的故事。
資料1:《青少年的楷模——雷鋒的故事》
雷鋒,是我們時代的英雄,是青少年學習的楷模。雷鋒從兒童時期起逐漸成長起來的足跡,洋溢著永遠值得學習的可貴精神。
(1)兒童團長 。1940年12月18日,雷鋒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安慶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那是一個苦難的年代,日寇漢*為非作歹,殘害百姓,勞苦群眾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爺爺被地主唐四滾子活活逼死;爸爸被日本鬼子毒打成殘疾,大口吐血,無錢醫治,含恨死去;哥哥在資本家廠里做童工,得了“童子癆”(肺病),被病魔奪去了生命;小弟弟又害了傷寒癥,在母親的懷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氣;媽媽在地主唐四滾子家里當女傭,受盡了迫害和凌辱,懸梁自盡了。不滿7歲的小雷鋒成了一個孤兒,被好心的大叔、奶奶收養。
1949年8月,雷鋒的家鄉解放了,受盡苦難的雷鋒見到了太陽。
雷鋒參加了兒童團,他在斗爭惡霸地主的大會上,肩扛紅纓槍,登上高臺,用他那有多處刃痕的手揪住地主婆,憤怒控訴了地主階級的罪行。他和小朋友們一起,按照黨組織的指示,晝夜監視壞人的活動。一天,雷鋒正在一個水塘附近挖豬萊,忽然聽見塘基上有人嘰嘰咕咕的說話聲,他尖起耳朵一聽,立即警覺起來,聽得出這是那個姓鄧的當過偽營長的惡霸地主咬牙切齒的聲音: “眼下逼到頭上來了呀!聽說以后還要搞什么土改……不要急,有辦法對付……” 雷鋒再要聽時,他們已走過去了,聽不真切了。他氣得心里直冒火:這些家伙表面上裝出一副可憐、聽話的樣子,背后卻像惡狼一樣要咬人啊!他豬菜也不挖了,趕緊飛起雙腳向民兵隊長劉大叔家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