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鴉片的背后教案
四、戰爭原因之我見
1、英國與中國遠隔重洋,從英國到中國至少需要四個月航程,它們之間為什么會發生戰爭呢?
2、學生思考討論,教師歸納總結:
(1)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本質需要。工業革命后,英國生產能力提高,需要不斷地擴大原料產地和商品的銷售市場;(2)清政府腐敗無能。戰前,盲目自信、面對挑釁,又手足無措,既不能統一思想,又不去積極備戰;(3)中國科學技術、武器裝備遠遠落后于英國,不能避免被動挨打的局面。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揭露列強侵華的暴行,分析中國屢遭欺凌的原因,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過程:
一、肥沃的土地,愛你沒商量
1、你知道鴉片戰爭使英國得到了一些什么好處呢?
通過《南京條約》,英國的侵略權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滿足,面對這么多的誘惑,你認為其他的資本主義國家會袖手旁觀嗎?
《南京條約》的簽訂大大刺激了其他資本主國家的侵略野心,在以后半個多世紀中,法國、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對中國發動了十次侵略戰爭,迫使清政府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企圖達到掠奪瓜分中國的目的。
2、剪輯播放甲午中日戰爭、中法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片斷,同時配音簡要介紹戰爭的經過、結果和危害。
3、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小資料”,了解教材圖表中幾個主要不平等條約的內容及影響,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實際,對于這些戰后條約和影響宜淡化處理,只需了解,不需要深入分析。
二、侵略者犯下了滔天罪行
1、 播放影片《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火燒圓明園的片段,使學生對英法聯軍的暴行留下直觀而深刻的印象。
看完錄像,你有什么感受?(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憤怒的情感中感受愛國之心。)
2、 請幾個同學分段有感情地朗讀《秋謁圓明園》。
展示圖片:夕陽下的圓明園廢墟。
現在,北京市政府已決定重修圓明園的部分景點,對此曾經有人提出過異議,你認為重建圓明園有必要嗎?為什么?(同學們可以各抒已見,只要言之有理,教師均給予充分的肯定。)
3、 播放與八國聯軍侵華相關的錄像。
學生分組有感情地朗讀教材,揭露八國聯軍的侵略罪行。
其中對于清政府賠款的數額,教師可將其折算(“兩”是我國舊制的計量單位,1兩大約等于31克),增強直觀性。
三、思考與練習
1、想一想:中國疆域廣闊,人口眾多,應該是強悍而富有的象征,為什么會遭受到這么多的侵略和屈辱呢?
2、 分組討論,學生代表發言:
歸納近代受侵略的主要原因有:
(1)中外軍事實力懸殊大。
(2)統治者在生活中,極端腐化:在政治上,妥協退讓,屈辱求和,極端無能。
(3)統治者與農民階級之間矛盾尖銳,沒能發動群眾抗擊侵略,等等。
3、 播放一段反映中國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人民生活改善的錄像。同時配音:現代的中國,國力大大增強,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國際地位提高,在1997年、1999年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門的主權(錄像資料)。在不久的將來也必然會收復中國臺灣,完成祖國的統一,繼續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將來,我們的國家能不能更加繁榮昌盛,需要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共同努力,想一想,你將如何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呢?(學生各抒己見,袒露心聲)
四、播放《七子之歌》,學生閱讀課后資料,在音樂聲中結束本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