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我的父母
教學目標:1、了解并體會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
2、關心家庭生活,分擔家務勞動,樹立家庭責任感。
3、關心父母,主動與父母溝通,做到平等相待。
重點難點:
重點:堅持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難點:理解父母,與父母及時溝通。
教學設計:
一、 情境導入,引發思考
師:同學們,家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是生活的港灣,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我們的點滴進步都浸透著爸爸、媽媽的辛苦,他們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我們,陪伴我們一路走來。今天,我們探討的話題就和父母有關。先請同學們看兩份賬單。(課件出示“我的賬單”和“父母的賬單”)。
師:同學們,父母付出了那么多,為什么他們的賬單卻是“0”元?看了上面的內容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行動嗎?小組展開討論。
(學生發表看法,說說自己會怎么做)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提煉升華,作出小結: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無法回報的。爸爸媽媽為了我們的幸福成長辛勤操勞著,是無法計算的。作為家中的小主人,我們也應該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會替父母分擔,培養自己的家庭責任感。(學生齊讀28頁的提示)。
二、家庭調查,落實行動
師:剛才聽同學們說都感覺到了父母的艱辛,他們為家庭付出很多,大家也愿意為父母分擔一些。課前讓大家完成的調查表中,你發現了什么?我們在家里能做些什么呢?讀讀自己寫下的感受。(學生互相交流感受)
師:老師相信同學們能當好家中小主人,已經開始行動了,希望大家能堅持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逐步養成一種習慣。
三、關心父母,學會溝通
1、師:同學們,有誰能說出父母的生日是哪天?(小調查,學生回答)你回家問問父母是否知道你的生日?我想,他們一定是脫口而出,并且永遠不會忘記。如果還有沒記住父母生日的同學,老師希望你趕快了解后牢記在心。其實,家庭生活中,父母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都是平等的,彼此應該互相尊重,生活中相互照顧,盡到義務和責任。對于父母的關心照顧我們都曾經感受過,同學們說說我們該如何照顧父母,我們能做些什么呢?(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父母生日時,在父親節和母親節時改怎么做)。
2、讓學生了解“母親節”和“父親節”的又來,激發他們對父母的感激和日愛之情,并用行動讓父母感受孩子的成長和懂事。
3、引導學生如何和父母溝通,成為朋友。(書信、親子信箱、經常聊天……)
四、課后延伸,記錄愛心
通過這節課學習,我們了解了父母的辛勞,明白了自己的責任,懂得了為父母分擔,我們要用行動告訴爸爸媽媽,我們長大了,我們懂事了。那就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把你所做的每一件家務事或每一次讓父母開心的事記錄在34頁的愛心樹上,比比看,誰的小樹能很快枝繁葉茂起來。讓它記錄下我們成長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