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伴我長大》
④師:(八個月)八個月的我最喜歡媽媽的懷抱。(溫馨的畫面繼續延續)
⑤師:(十一個月)終于可以獨立地站一小會兒了。但遠處爺爺、奶奶的目光始終不肯離開我。 (強調家庭每個成員的作用)
⑥師:(一歲)啊,我一歲了!有了第一個生日蛋糕,全家人都為我慶祝。
⑦師:(二歲)長牙后的我多么精神啊!
⑧師:(四歲,小博士藝術照)喲,已經成為一個“小博士”了!現在的已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 了!掌聲祝賀他!
(特意選擇一名平日大家都喜歡的好榜樣,看到他的健康成長,激發了同學們對成長的快樂感受)
(2)過渡語:我們再來猜猜這幾個小不點是誰?
3.展示幾位同學不同時期的照片,注意選擇一些不太愛表現自己的孩子,激發每個人對成長的關注,還有調皮的、好動的、有才華的,起到 “以點激面”的作用,教師邊以簡潔語夸贊這個小孩。
(1)這是誰?請照片的小主人站起來告訴大家。
(2)你們看,變化真大!爸爸媽媽把才一歲的帶到“世界文化名人園”來,她現在真的是一位愛學習的小姑娘。
(3)師出示一個調皮學生的“百日照” ,并提問:看看他是誰?
(4)師:(鄭重地)這是班里發言聲音最響亮的一個同學。
(5)師:(示照片)對,這個愛爬的大頭孩子就是非常會畫畫,有著詩人名字的。
(6)師:瞧,媽媽把一歲的彭泰戈打扮得多漂亮啊!(媽媽的用心,相信所有的家長都感同身受,而學生也在一點一滴感受這成長背后的關懷。)
(7)師:(示照片)哇,五歲的已經幫媽媽洗碗了,現在的她更是一名全面發展的好榜樣!
(以一個全面發展的同學結束了這個階段的成長展示,學生早已熱情澎湃,迫不及待想說自己的成長變化。)
4.師總結:同學們,所有的這些照片都說明了什么?(板書課題,齊讀)
活動二 尋找成長的足跡。
1.分四人小組活動,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證明你長大的足跡呢?記下你觀察到的結果。
2.各小組比比看看活動:
(1)學生取出自己帶來的小腳印圖或相冊中出生時印有腳印圖,與現在的腳比。也可以分別量一量,記下來。
(2)用毛衫與身上的毛衣比,發現了什么?用自己的話敘述一下。
(3)小帽子與現在的頭比,得出結論:頭長大了。
(4)小奶瓶,以前每次吃多少牛奶,而現在每噸吃一頓飯。……
3.小組活動的小結:同學們,通過大家剛才的比比看看,你們發現了什么?
4.問問、稱稱、量量活動。
(1)實物演示:搜集自己出生是躺在磅秤上的照片,學生分別上臺介紹當時的體重、身長。
(2)現在稱一稱:教室的一角放一臺秤,現場稱一稱,量出身高。
(3)對比:你又發現了什么?產生了怎樣的疑問?
5.幸福的回憶活動。
(1)演示一組孩子成長的照片,邊敘述這是什么時期,有什么有趣的小故事?
(2)出示書上的一組照片,配有母親敘述的錄音。引導到“聽媽媽真情訴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