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無止境(精選3篇)
學無止境 篇1
教學目標:
1.感受到知識學習無止境,每個人都有不斷學習
2.體會到學習是一種積累,人的進步和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和了解的過程
3.初步了解學習化社會需要人們終身學習,明白只有終身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4.啟發學生初步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體會到學習是一種積累,人的進步和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和了解的過程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學習化社會需要人們終身學習,明白只有終身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知識永無邊
1.將你所學的知識內容概括一下。(如: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等)
2.你所學的知識只是茫茫書海中的一粟。(理解知識無邊)
3.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如果有請給說給大家聽聽。
4.“學海無涯”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用你的親身體會,說說古人的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5.什么是學無止境
讀了這段小資料你有什么想法?舉個例子說說知識更新的速度快。
活動二:成長需積淀
1.觀察圖片,思考:這些圖片引起了你怎樣的聯想?
2.按要求采訪。
學無止境
學海無涯 書到用時方很少 山外有山
第二課時:
活動四:社會在發展
1.通過事例說明社會發展需要人的知識不斷更新。
2.我的采訪報告
3.讀讀資料,說說你想到了什么?
4.怎么樣做才能開發大腦中的其他潛能呢?
。ǘ鄤幽X,勤動腦)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學習要不斷!
板書設計:
學無止境
成長需積淀
課后反思:學生體會到了學習是一種積累,人的進步和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和了解的過程,初步了解了學習化社會需要人們終身學習,明白只有終身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學無止境 篇2
在語文考試中,閱讀部分常常令高中生頭疼,中學生一見到閱讀理解題就望而卻步,毫無解題思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欣賞是《學無止境》閱讀訓練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供各位同學參考和學習,希望通能幫助同學們提高閱讀能力!
學無止境
、俜▏軐W家笛卡爾曾說過,愈學習愈發現自己無知。中國古人也發出遷“學然后知不足”的感慨。可見古今中外的智者就學習的邊際問題發表的看法是相同的,那就是學習是永無止境的。
②為什么這樣說呢?
③首先,世界是發展的,知識也是不斷發展更新的。一個人就算精通了一門學問,也只能算是一定時間中在特定范圍內領先的專家。而且在他精通的學問中,他也不可能窮盡真理。難怪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在介紹由他領導六百名科學家的實驗項目的最新成果時,連連回答“不知道”:“您認為真能找到暗物質和反物質嗎?”“我不知道。”“您認為發現暗物質的價值往哪里?”“我不知道。”
、芷浯,世界是互相聯系的,任何門類的知識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要想通曉一門學問,往往需要涉獵許多領域。掛一漏萬,知識面狹窄是現代科學家經常性的困惑。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是一部哲學著作,可是為了寫這本書他卻研究自然科學達十多年。即使這樣,他還是錯把鴨嘴喜當成了爬行動物,為此曾向鴨嘴獸“公開道歉”。而且,世界是充滿矛盾的,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常常是錯綜復雜的。
⑤再次,未知世界的無限性和個人認知能力的有限性之間存在著一對矛盾,而人類正是在解決這種矛盾中獲得新知的。學而后疑,疑而后學,在這種循環往復中人類不斷擴大自己的認識范圍。然而人類的認知無論怎樣發展,比起尚未認識的部分仍是有限的。正如莊子所說“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
、“問渠哪得清如許”,面對無限的未知,我們如何才能清明如許呢?源頭活水又在何方?這個問題的永恒存在,引無數哲人競折腰。
、邧|坡少有名氣,書后嘗自作一聯:“識完天下字,讀通人間書。”口氣頗大。蘇洵見了,不是簡單地摘下對聯,而是語重心長地給兩句分別添了詞語“勤奮”和“刻苦”。事實證明,蘇東坡終身受用于此。
⑧汽車大王福特年當年只是個店員,月薪才10美元,但他卻每周都要花2美元來買書。新婚之時,家中除了一大堆五花八門的機械雜志和書籍,值錢的東西一概沒有。就憑這些,福特干出了一番大事業。福特晚年說道:“對年輕人而言,勤奮學習刻苦讀書,為將來積累必需的知識與技能,遠比斂財重要。”
、嵋陨蟽蓚事例告訴我們: __ __
15.獲得“源頭活水”的方法是__ __(2分)
16.第①段到第⑤段的基本觀點是____,這個觀點之所以成立,是因為: (8分)
(l)___ _ (2)__ __(3)__ __
17.下面材料,放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適,請選擇( )。(2分)
菊敗不落瓣,獨黃州之菊不同。王安石為此寫下“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蘇東坡續作“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笑王安石無知。
后來蘇東坡擔任黃州團練副使。“老夫聊發少年狂”之余賞菊,只見菊花棚下落英繽紛,枝上全無一朵,頓時目瞪口呆。
A.第③段 B第④段 C第⑤段 D第⑥段
18.第⑥段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承接上文__ __,引出下文__ __。(4分)
19.在第⑨殷橫線處填上合適的句子:__
學無止境閱讀答案
15. 刻苦、勤奮
16.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
(1) 世界是發展的,知識也是不斷發展更新的。
(2) 世界是互相聯系的,任何門類的知識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世界是充滿矛盾的,事物之間的聯系常常是錯綜復雜的扣一分)
(3) 未知世界的無限性和個人認知能力的有限性之間是存在矛盾的,人類在解決矛盾中獲得新知。
17. C
18. (1)論證學無止境的原因(為什么)
(2)探討解決的方法(措施、手段)(怎么辦)
19. 面對無垠的未知,我們要勤奮學習刻苦讀書。
學無止境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40%的淘汰率。我想,這個數字對于每一個參加這次說課比賽的老師來說,都是一個讓人緊張,甚至憋不過氣來的空前壓力。尤其是對于我這個來自鄉鎮小學的老師,哪里有城區老師們經常上展示課的豐富經驗呢?
說實話,我很緊張。但是,我還是來了。因為,我是跟著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的腳步來的!犊鬃影輲煛罚ò鍟嚎鬃影輲煟┛鬃訛榱素S富自己的學問,不遠千里,從曲阜風塵仆仆、風餐露宿幾個月,也要到洛陽向老子求學。我這點路算什么呢?我很榮幸,今天能認識各位評委老師,希望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你們的熱心指點。謝謝你們。
《孔子拜師》是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中有兩個人物,兩條線索。一條是以孔子不遠千里、風塵仆仆拜老子為師為主線,另一條以老子(板書:老子)誨人不倦為暗線,兩條線索相輔相成,互為滲透,成就兩位大家一段學無止境、惺惺相惜的佳話。
我的主要策略是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品讀課文,積累語言,通過聯想體會孔子行程的艱難,意志堅強和老子的高尚品德。
第一個環節是了解老子和孔子。對于八九歲的三年級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對于孔子、老子略有所聞,但知之甚少。因此開課時,師生交流對孔子和老子的了解,增進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習課文的興趣。
第二個環節是初讀課文,感知內容,認讀生字詞。學生自由讀課文,初步了解故事內容。為了幫助學生認讀生字詞,我出示了“風塵仆仆”“風雨兼程”“風餐露宿” 等重難點詞語,讓學生讀準字音,認讀生字,了解詞語的基本意思。我鼓勵學生讀詞語也要讀出對詞語的理解來。比如:“風餐露宿”一詞,聯系上下文和生活來感受孔子一路上的艱辛。把這些詞語放進課文再讀,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特別是最后一段話“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引領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勇于質疑,帶著問題研讀文本,并由此自然過渡到第三個環節。
我設計的第三個環節是圍繞中心,品讀感悟。怎樣體會孔子一路上的艱辛?我引領學生讀相關句子,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重點詞語。如抓住“終于” (板書:終于)一詞,提醒學生聯系上下文的描寫來體會。引導學生通過恰當的語氣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達到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我把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板書: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板書:誨人不倦)的高尚品行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因此,光是帶領學生把文本讀通順,從字面上了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一方面反復品味人物的語言、動作,另一方面深入人物的內心,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基于這一點,我設計了第四環節——小練筆:
洛陽城外,老子遠遠地看見孔子來了,他想
就要到洛陽城了,孔子心里想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自己的想象,補充兩人的心理活動。人物的內心恰恰是文本所沒有呈現的,給學生練筆提供了一個契機。通過想象、寫作、交流,同學們不僅做到讀寫結合,實現了真性情寫作,把孔子的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老子的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感受到了,而且潛移默化地將中華傳統美德進行了內化,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搭建了平臺。
我的第五個環節是升華情感,拓展延伸。我從兩個方面來做。一是誦讀、理解課后列舉的幾句傳誦最廣的孔子名言:
1、溫故而知新。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二是向學生推薦、誦讀兩句老子的名言: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
通過這樣的拓展,學生對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的認識,讓學生親近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最后在誦讀這些閃爍著先哲圣賢們智慧的名言中結束本課時的學習。謝謝大家。
附板書:
孔子拜師 老子 風餐露宿
謙虛好學 誨人不倦 終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