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形狀與結構》復習提綱
一、填空:1.1、很多的房屋和橋梁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橫放的材料(橫梁)支撐的。它們受壓時,橫梁比柱子容易彎曲和斷裂,所以橫梁抗彎曲能力是建筑科學上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1.2、材料長了容易彎曲,材料短了不容易彎曲。又寬又厚的大梁最不容易彎。
2.1、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2.2、紙包裝箱用的材料叫瓦楞紙板。
2.3、把薄板形材料彎折成“v”“l”“u”“t”“工”字等形狀,實際上都是減少了材料的寬度但卻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強材料抗彎曲能力的。
3.1、拱形承載重量時,能把壓力向下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擠壓,結合得更加緊密。
3.2、拱形受壓會產生一個向外推的力,抵住這個力,拱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
4.1、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它有拱形承載壓力大的特點,而且不產生向外推的力。
4.2、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這使得它比任何形狀都要堅固。
4.3、人體的結構非常巧妙。人的頭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護大腦,拱形的肋骨護衛著胸腔中的內臟,人的足骨構成一個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載人體的重量。
4.4、趙州橋、天安門門洞是拱形的;安全帽、鋁鍋蓋是圓頂形的;乒乓球、電燈泡是球形的。
5.1、像鐵塔這樣骨架式的構造叫做框架結構。
5.2、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的特點。在正方形框架中加斜桿是為了加固、穩定。
6.1、鐵塔的結構特點是上小下大、上輕下重。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定性好。
7.1、橋幫助我們跨越江河、峽谷、道路和其他障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建筑。
7.2、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減少了橋墩的負擔。橋面也比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7.3、鋼纜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們用它建造鋼索橋,大大增加了橋的跨越能力。
7.4、跨越長江的江陰大橋,跨度達1385米,一跨過江。
8.1、在南京長江大橋上,橫臥橋墩的巨大框架梁都是由橫切面為“工”字形的鋼材構成的。
8.2、把鋼材橫切面做成一些特殊形狀,這樣的鋼材叫做型鋼。除了“工”字鋼外,還有槽鋼、角鋼、“口”字形鋼等。這些型鋼的抗彎曲力都比同重量、同長度的鋼條強。
8.3、許多植物的莖都是空心的,如竹子、水稻、蘆葦以及一些小草。動物身體中的很多骨頭也是如此,如手臂骨和腿骨都是空心的。
8.4、鋼管重量輕,強度高,比同樣多材料做成的鋼棒能承受更大的力,所以建筑工地支架、自行車身都用管狀材料而不用實心材料。
二、問答:
1.1、橫梁抗彎曲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答:①與材料有關,材料不同抗彎曲能力是不同的;②與長短有關,材料長了容易彎,材料短了不容易彎;③與材料的寬度和厚度有關,材料寬了或厚了不容易彎;④與材料的安放有關,材料立著放不容易彎。
1.2、觀察紙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時,哪些因素應保持相同?
答:架空的長度、放墊圈的位置、紙的厚度應該相同。
1.3、觀察紙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時,哪些因素應保持相同?
答:架空的長度、放墊圈的位置、紙的長寬應該相同。
2.1、為什么改變形狀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答:在不增加材料的情況下,改變形狀實際上都是減少了材料的寬度但卻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強材料抗彎曲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