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摩擦力》課例點評
在當今知識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重要。因此,作為物理教師不僅要傳授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以物理知識為載體,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以幫助他們完成由“學會”到“會學”到“好學”的轉變,進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目標;也既是通過物理課程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節課的教學就嘗試采用實驗探索教學法,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精神。對教學內容的總體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早已出臺,本節是粵教版《物理》共同必修模塊Ⅰ第三章《研究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第 2 節。學生在初中定性地學習過摩擦,包括滑動摩擦和靜摩擦等內容,并掌握了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還通過實驗的方法定性地研究了滑動摩擦力與表面狀況有關。高中物理《課標》在這里的要求是,“通過實驗認識滑動摩擦、靜摩擦的規律,能用動摩擦因數計算摩擦力”。我認為要通過實驗探究達到“認識”的目的;其中,對靜摩擦力規律的認識應該包括最大靜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的計算和方向的判斷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而摩擦力又是高中力學三類常見的力之一,是受力分析的基礎。本節課學習的成敗對以后學習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動能定理的應用以及摩擦力做功與產生熱能的關系等問題都將帶來影響,所以本節課在物理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已知的物理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和探索,使學生在實踐中親自體驗實踐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決問題的科學價值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分類和產生的條件;
通過實驗掌握動摩擦因數,會在具體問題中計算滑動摩擦力,掌握判定滑動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能判斷不同的運動狀態下,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著最大靜摩擦力;
能借助教師提供的實驗器材測量最大靜摩擦力 , 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物理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實驗觀察能力 , 指導學生學習和體會探索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
學會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摩擦力的特點,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通過討論、回顧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進行交流與反思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參與觀察、敢于實驗,體會實驗在探索物理規律中的作用和方法;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的科學態度,養成嚴謹、細致、耐心的實驗修養;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既在分析物體所受摩擦力時,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摩擦力的產生的條件、特性和規律,以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索的過程。
難點:幫助學生認識到靜摩擦力有一個范圍,理解由靜摩擦力到滑動摩擦力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自主探索。
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以學生分組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相結合的實驗探索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的參與和體驗為主,使他們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探究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規律的全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使他們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得到發展和提高。
教學過程
1 :認識摩擦力(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提供一些視頻資料,根據以上資料認識摩擦力
教師:在初中我們學習過關于摩擦力的知識,知道摩擦力可分為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三種。
在中學階段我們只研究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讓我們先來看看滑動摩擦力。
2 :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活動:讓一力氣大的男生和一力氣小的女生拔一不銹鋼管,男生贏;教師給男生這端的鋼管涂上洗潔精,再拔,女生贏。
教師指導同學仔細觀察,男同學在第二次拔河中,為什么要用力握住鋼管?根據活動中的體會,請同學們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摩擦力可能與正壓力、面積、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速度……有關。
物理學是基于實驗的一門學科,請大家設計實驗方案來證實自己的想法。
學生提出設想,共同討論,得出方案。請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怎么測量?
滑動摩擦力可能和這么多的因素有關,該這樣研究?用什么方法?
請大致說說你的實驗步驟
如果研究滑動摩擦力和正壓力的關系,請你設計一個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
( 3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讀數,記錄數據。
(表格 1 )接觸面:木塊與木板
1
2
3
正壓力( N )
摩擦力( N )
比較表格 1 中的實驗數據,正壓力不同,滑動摩擦力也不同,有什么規律嗎?
(表格 2 )接觸面:木塊與布面
1
2
3
正壓力(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