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課堂教學策略
小班化課堂教學策略,是為了充分利用小班班級容量小、師生交往空間大的優勢,使全體學生得到較充分的發展,從而體現小班化教育特點所采取的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等多種教學行為的綜合方案,是小班化課堂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激發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活動,做學習主人的課堂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作用是從小班的特點出發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活動的方法和步驟。
在探索小班化課堂教學策略的過程中,主要探討具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主體活動為基礎的體現綜合性、可操作性、靈活性、創造性等原則和策略。加大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啟動了學生的思維,它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小班化教育朝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以適應新時代不斷發展的需要,其策略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
一、主體化參與策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自覺性,讓學生自主學習。
人的發展最根本的是主體發展。人的主體的發展是以活動為中介的。活動是人的主體性的生成和發展機制,也就是說人的主體性是活動生成,在活動中發展的。
活動教學研究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和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在各項教學活動中學習知識,增長才干,在實踐的基礎上培養理解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學生是活動教學的主體,活動教學策略的制定,內容的確立,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年齡特征,在活動教學實踐中,只研究和把握住學生的特點,才能因材施教,切實富有主體性。
參與教學的策略,重點是在小班的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意識,這種參與是一個積極而有貢獻的參與,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運用參與教學的策略上,要把握住兩個操作步驟。1全員參與。2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中,想方設法圍繞教學目標,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情景,讓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話敢說,有疑能質,樂于參與,同時重視對學生參與程度的指導,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他們主動發展。如:一位七年級的小班實驗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看云識天氣》一課之后,為擴大學生的參與度,教師設計了組織學生進行參與活動的題目,讓學生看云,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用文字或語言展現出來。學習了《風箏》后,讓學生自己設計制作風箏,或設計一場有意義的游戲。將游戲方案在班級宣講,選最佳方案,開展游戲,最后寫成文章。
實踐證明,參與策略的實施,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他們在發散性思維活動的鍛煉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創設自由討論甚至爭論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發散性思維。小班化教學非常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鼓勵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的見解,學生在課堂上開展熱烈的討論甚至激列的爭論,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同時也培養了創造性思維:由于學生額少,教師不用擔心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每堂課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難。
怎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具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