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課堂教學策略
(1) 會預習。具體包括:會借助教材、工具書以及聯系實際自學,會將感覺精彩或有疑問的標注在書上,會利用各種媒體收集資料。
(2)會提問。一是質疑,對不理解(思想內容)、不了解(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知識)的詞句質疑,對老師、同學的觀點質疑;二是以提出問題的形式自己制訂學習目標,可以圍繞課題、圍繞課文內容、圍繞中心、圍繞藝術技巧、圍繞思路等展開,以疑促思、促學。
(3)會討論。從自主學習的策略來看,這是指學生參與討論的能力。具體包括:會積極主動地發言,會清楚明白地表達觀點,會吸取同伴的有益觀點及時修正自己的認識。
(4)會一些具體的、針對性強的學習方法。如怎樣記、算.說.寫等等。具體的學習方法是很多的,教師不僅可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也可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尊重學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學習方法,因為只有當學習方法真正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習慣時,才能發揮其作用。
(5)會反思。會總結和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自己學習上尚存的不足,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合作化互動策略,主要是生生互動。
互動教學策略,在小班化課堂教學改革中,它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班級群體效應,使學生最大限度的投入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再獨自站講臺,讓學生也有上臺講解的機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啟發,互相幫助,使學生有成功的體驗,有提高學習成績的成效。促進了多角度的交流,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
為打開師生交流的局面,教師想方設法改善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人際關系,開發課堂教學交往的潛能。把學生真正當作學習的主人,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挖掘生生互動的潛力,向課堂教學要質量,運用開放型、交往型、體驗型方式,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通過進行小組學習、組際交流、組際互查、組際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生生互動的參與熱情。教師具有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能力,啟發學生在交往中引起爭論,激活思維、互相啟發、取長補短、加深理解,真正達到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標,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只有充分利用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伙伴式”的學習方法,才有利于學困生的轉化。更好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其特點是生生交流頻率加快,學生之間相互碰撞增多,不僅能增強教師對學生問題的發現,還可激發教師的靈感,使教師積極鉆研,在實驗過程中,改變注入式的教學方式,注重能力的培養,發展認知水平。對學生來講,教學中互動策略的運用,尊重和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形成了活而不亂、動而有序的課堂教學局面。實踐證明,通過生生互動,學生真正建立起對問題進行研究的責任,從而產生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怎樣指導學生合作學習? 在指導學生合作學習時,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具體實施的。
(1)會組織。對學生而言,這是合作學習應首要解決的問題。沒有組織的學習,會使課堂變得嘈雜而又散漫。在剛開始實施合作學習時,教學生如何與同伴一起學習,如選擇學習的內容、學習的順序、學習的方法,注意照顧到全體等等。一般而言,班內總有部分學生組織能力較強,教師當然可最大程度發揮這些同學的才干,但如果總是委重任于這些同學,那么,其他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必然受到影響,以至于最終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實踐中,采用學習組長輪流擔當的方法,真正讓每一個同學都有鍛煉的機會,真正使自主與合作互相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