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課堂教學策略
(2)會協調。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有時會出現以下兩種相反的情況:問題簡單時,學生搶著參與,以至于學習秩序混亂,此時,就需要教會學生“謙讓”;問題有難度時,即使有個別同學能回答,但受從眾心理支配,也不敢開口,此時就要教會學生“自告奮勇”。做到了“謙讓”和“自告奮勇”的矛盾統一,就能協調學生間的學習關系,小組合作學習才能有序而高效。
(3)會幫助。合作學習的優勢之一便是互幫互學,互相促進。首先要教育學生“愿幫助”,其次是“會幫助”。在自然狀態下,小學生的所謂幫助即簡單地把答案告訴對方,要指導學生盡量避免這種弊端,從老師啟發、輔導同學的行為中得到啟發,依據實際情況幫助同伴。
(4)會評價。合作學習時,由于缺少了教師的直接指導,學生的學習較易“走過場”,流于形式,此時,教會學生評價同伴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包括:討論時的評價(學會贊同、反對、補充);作業時的評價(同學間互相批改作業)。
三.教育均等.充分.個性化落實策略。
小班化教育避免了傳統大班額不能充分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無法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的弊端,在小班,人的主體性更能得到體現,人的素質和個性化發展更能得到充分的培養。由于每班只有30人,每個學生受到的教育資源程度、接受平等教育的權利與機會都大大提高。
人性化得到最好發揮。小班教學空間和環境的設計變得更加精致,從教室前后空間的利用到學生課桌椅的設計和組合,都變得豐富起來。小班教室里專門配備了鋼琴、多媒體計算機、錄音機、幻燈機、影碟機、電視機等,并開發了與教學相配套的教學軟件,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優質的教育提供了物質保障。30個學生每人使用可升降的單桌獨椅,可隨時根據教育教學和教學能力發展的實際需要,采用“秧田型、馬蹄型、圓桌型、丁字型”等座位形式,學生可以是小組團團座,也可以是全班團團坐,還可以是師生團坐在一起。師生可以面對面地交流,省去了提問、點名的時間,增加了思考交往的時間,構成了多向交流的布局。教室里不再有高高的講臺,老師和學生之間交流的屏障沒有了,縮短了師生的空間距離,充滿情感魅力的老師更加平易近人,課堂上老師隨意穿行于學生中間,和學生“打成一片”,或親切指導,或扮作學生坐于學生中間,或參與學生熱烈討論,對個別存在學習障礙的學生,老師甚至手把手地教……縮短了師生的心理距離,增加了師生互動和學生交流的頻率,營造一種積極、健康、向上、民主、融洽的教育教學氛圍。
根據現代化、動態化、溫馨化、益智化的原則,小班建立了立體的科學教育環境。教室四周規劃為"圖書角"、"益智角"、"生物角"等。教室墻壁由師生共同設計、共同布置,分成多個板塊。班級每人一個儲物柜,每人一個"信息袋",從學生的生理、心理、學習、習慣等各個方面記錄了學生的成長軌跡,努力使小班真正成為每個孩子愉悅身心的樂園、催人奮進的學園、溫馨如潮的家園和陶冶性情的花園。
單純的人數減少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實現以人為本,充分開發每各學生的潛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像服裝的量身裁衣一樣,為小班的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制定適合他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育充分體現教育的均等性、主體性、充分性和合作交往原則。對每一位學生實行等距離教育,讓學生充分處于活動的中心地位。課堂教學是師生間、同學間彼此溝通,培養學生社會合作交往能力的生活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