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蘋果教學設計
②教學寫法,學生試寫。
a請了解的學生介紹,師在黑板上邊板書寫法邊講解。
b學生觀察,并說一說需要注意什么。
( 注意:先寫被除數20,然后寫除式;4要與0對齊,然后寫積20;最后寫0,0也要與20的0對齊。)
c提問:為什么4和0都要與20后面的0對齊?
d讓學生用豎式計算,進行練習。
2活動二:每盤放6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1)解決問題,抽象出有余數除法豎式計算方法。
①請學生用20個圓片擺一擺,并列出算式。列式:20÷6=3(盤)……2(個)
(這是學生上學期學習過的內容,學生應該能很快完成。)
②學生先試著自己寫豎式,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并說明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
③班內交流。
(展示不同學生的豎式并讓學生說明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同時其他學生可以質疑。)
(學生小結:20表示有20個蘋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盤放6個蘋果,3表示可以放3盤,3盤6個蘋果是18個蘋果,還有2個蘋果不能繼續再分了,還余2。)
(2)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因為有前面的擺一擺的活動,大多數學生沒有出現余數大于除數現象,但是,恰好有幾名學生沒帶學具,在計算的時候,一個學生出現了余數比除數大的情況。)
師:觀察這位同學的計算過程及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如果學生有困難,提示學生觀察每道題目的余數和除數。)
生1:20÷6應該商3,而不是商2。
生2:如果余數比除數大,那就能夠繼續再分。
生3:余數8里還包括一個6,還可以再放一盤,還剩2個。
師:比較每道題里余數和除數的大小,你發現了什么?請同學們思考,在有余數的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
生:余數一定比除數小,不然就沒有除完。
(3)試一試。
20÷7=?用豎式計算,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練習寫。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1“試一試”。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在班內交流。)
2學生用豎式計算。
(“練一練”的第1題完成后同桌兩人互相檢查,并選一道喜歡的題目互相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組織數學活動,目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經過平均分后還有剩余的現象,體會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數除法豎式每步的含義;通過自主探索,發現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余數的含義。
1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20個蘋果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創造性地改編了教材,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結果自然出現了整除和有余數除法這兩種情況,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并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系起來。
2在操作活動中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盤放5個”的分蘋果活動的基礎上,我組織了第二次活動“每盤放6個”,通過學生自己的操作活動,感知、體會有余數除法,發現可以放3盤,還余下2個,而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數的情況,認識有余數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