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蘋果》教學設(shè)計及評析
請同學們自己想一想,還可以怎樣平均分。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地最好,想出的方法最多!
(組長匯報,強調(diào)平均)
(這是對課本內(nèi)容的延伸,讓孩子們在所學知識的基礎(chǔ)上,進行發(fā)散思維,并通過小組活動這一形式,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尤其是通過對完成表格的分析,讓孩子們對口訣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并初步感受一種數(shù)學的對稱。)
5、看到這些蘋果圖片,老師也有一個問題。
(課件出示問題。)
12個蘋果,如果5個放一盤,可以放幾盤,還剩幾個?
同桌討論。
學生匯報。
(在老師所提的問題中,滲透有余數(shù)除法的內(nèi)容,使學生意識到平均分時,有時候會有剩余。)
6、小結(jié)。
剛才,我們共同分了蘋果,知道12個蘋果平均分,有時候正好分完,有時候還會有剩余。
(通過多個要求來分12個蘋果,使孩子們對“等分”與“包含分”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盡管老師沒有提出這兩個名詞,但是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其具體分法,并有一部分同學已經(jīng)開始有意識地使用乘法口訣來解決這些問題。)
三、活動二
分好了蘋果,嘟嘟熊的好朋友小松鼠來了。
(課件出示“練一練”第一題)
仔細觀察,你都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小松鼠帶來的還有數(shù)學問題呢!
(課件依次出現(xiàn)2道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四、做游戲。
嘟嘟熊還邀請的有動物客人,大家看,是誰?(課件出示小兔圖片)小白兔不僅來作客,還要和我們一塊兒做游戲!大家想做游戲嗎?(想)老師這兒有16根紅蘿卜,我們玩兒的游戲,名字就叫:小白兔,分蘿卜。
(老師根據(jù)要求,請同學們來到講臺上,佩帶準備好的兔子頭飾;并請其他同學當裁判。)
1、16根蘿卜,平均分給2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幾根?
(請2只小兔)
比一比,誰的速度最快!
2、16根蘿卜,平均分給4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幾根?
(再請2只小兔)現(xiàn)在是幾只小兔?(4只)
把蘿卜平均分給他們,會怎樣?
學生活動。
3、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兔子頭飾,誰愿意來當這只小兔?(請一個孩子)現(xiàn)在是 幾只小兔?(5只)把16根蘿卜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幾根?
5只小兔商量。
(學生商量之后,取蘿卜。)
請一只小兔當代表,告訴大家,每只小兔分到幾根蘿卜?(3根)還有一個蘿卜,為什么不分了?(不能分,再分,就不平均了。)
那這根蘿卜怎么辦?
(用刀把它分開,再分給小兔子;把它送給老師……)
(用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進行練習,在玩中鞏固了知識,增強了能力。在回答“剩下的蘿卜怎么辦?”時,孩子們的思維十分活躍,把本節(jié)課推向了一個小高潮,孩子們想到了繼續(xù)分,已經(jīng)涉及到三年級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也有的孩子想到與人分享,教師適時進行引導,“謝謝你!老師很喜歡吃紅蘿卜,紅蘿卜富含維生素,俗稱小人參。同學們也要多吃啊!”把自然、生活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實現(xiàn)了課程間的整合。)
五、課堂總結(jié)
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嘟嘟熊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生日,我們也在分蘋果中又學到了許多有關(guān)平均分的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六、拓展延伸
今天,來上課的有多少同學?(36個)每組6人,我們分了六個小組,想一想,還可以怎么分組?
學生討論并匯報。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自然還要還原于生活。學習了“分一分”之后,老師把問題引入到上課的同學身上,讓孩子們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想一想,還可以怎么分組?”把本節(jié)課推上又一個高潮。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想出的分組方法很多,有幾種,如每組2人,分18個組;每組3人,分12個組等,已經(jīng)超出了孩子們目前的知識基礎(chǔ),但是又似乎在理所當然之中。將近下課,學生還在激烈地討論,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