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時分》
豐小 浦學賢
教學內容: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88~89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1. 使學生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知道時針、分針各是怎樣計時的;知道1時=60分。
2.使學生初步建立1時、1分的長短觀念,養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3.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準備:鬧鐘,鐘面手表等
教學過程
一、預習與匯報
1預習88~89頁。
2指出鐘面上的大格與小格。
3匯報。鐘面上有幾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鐘面上共有多少個小格?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1) (電腦出示鐘面模型)引導學生觀察鐘面,提問: 從鐘面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
鐘面上有12個數;鐘面上有2根針,又粗又短的是時針,又細又長的是分針;鐘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
(2) 指出: ① 從12到1這兩個數之間是一個大格,數一數你的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大格?
②鐘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鄰兩個點之間是一小格,數一數一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12個大格里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在你的鐘面上數一數或算一算,看誰數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3) 小結: 我們剛才通過數知道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時針、分針就是通過走多少個大格以及多少個小格來計時的。
2.認識時針、分針各是怎樣計時的。
(1) 認識時針。
① 電腦出示“12時”的鐘面,提問:鐘面上現在是幾時?(12時)
電腦演示時針從12走到1,提問: 現在是幾時?時針有什么變化?
提問:時針走一個大格,是多長時間?結論:時針走一個大格,就是1小時。
② 動手實踐:讓學生拿出學具鐘撥一撥,要求讓時針走1小時。
③ 口頭練習: 時針走3大格是幾小時?時針從12走到5,走了幾小時?
(2) 認識分。
① 電腦先出示“1時”的鐘面,再出示“1時零1分”的鐘面,提問: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分針走了1小格)你知道分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嗎?結論:分針走1小格是1分。
② 口頭練習: 分針走2小格是幾分?走3小格呢?結論: 分針走幾小格就是幾分。
③ 動手操作:請你在學具鐘上撥一撥,要求讓分針走5分鐘。提問:分針走了幾小格?再撥一撥,要求讓分針走10分鐘。提問: 分針從哪兒走到哪兒?走了幾小格?
④ 練習: 分針從12走到3,走了多少分?分針從1走到5呢?你是怎樣想的?
3.學生動手操作,感知1時=60分。
(1) 請同學們拿出學具鐘,把鐘調到12時。
引導:在鐘面上撥一撥,分針走60個小格,觀察一下時針有什么變化?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動手操作后,先讓學生講發現了什么,再用電腦演示加以證實)
(2) 提問: 剛才大家看到分針走60個小格,時針走了1大格,分針走60小格是多長時間?時針走1大格是多長時間?這說明了什么?(板書: 1時=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