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厘米
(4)認識幾厘米。
讓學生自己在直尺上探索2厘米、5厘米有多長,匯報時介紹認的方法,滲透量長度的方法。同時重點要讓學生認識到2厘米里有2個1厘米,5厘米里有5個1厘米。
第二階段:學習測量方法。分4部教學。
(1)量小棒長度,掌握測量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測量,再互相討論,互相啟發,嘗試得出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然后用多媒體驗證量的過程。
[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的機會,又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
(2)量數學課本的寬度。
在學習了測量方法的基礎上不急于讓學生測量,先讓學生估計課本寬多少厘米,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量一量進行驗證。在學生嘗試的基礎上,用電腦顯示測量方法。(即要把刻度0和物體或線段的一端對齊,使直尺和物體保持一致的擺放位置,在看物體或線段的另一端對著直尺上的刻度幾,從而得到結果。)
[這一過程我采用“估測——測量——抽象概括”的方法,正是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不單純依賴教師的講解示范,而更多的是由學生的實際活動開獲得,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矯正測量方法。
先讓學生測量課前發給大家的長方形紙邊的長,然后課件顯示兩種量法,讓學生判斷并說出錯誤的理由,進一步加深正確測量方法的印象。
(4)畫線段。
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先讓學生獨立畫,再全班交流,明確方法。提醒學生及時標出線段的端點。
三、鞏固應用,理解掌握。
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既是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或保持的一種手段,也是使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知識的重要方式,分三個層次來練習。
第一層次:操作性練習。
完成練習1,2,6。
[通過練習,檢查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這樣可以增加課堂的容量,達到練習的目的。]
第二層次:開放性練習。
完成練習3,4,5
第4題要指導學生,在量手掌寬時,要把五指并攏,找到最寬處再量,而量食指的長時,先要把食指伸直,明確測量的起始位置再量。第5題,量完后說說自己估計得怎樣。
(通過練習,讓學生認識到:測量結果不一定都是整厘米數;比幾厘米多一些或者比幾厘米少一些我們都可以用大約幾厘米來表示。)
第三層次:發展性練習。
電腦出示斷尺量小刀。量課桌的長,教室的長。
[這一層次的練習,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進一步明確量一些比較小的、短的物體的長用厘米做單位,而以后還會學習到更大的長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