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七單元教案
年級: 二 班級:
周 次
8
課次
1
授課課題
認識線段
教 學
基本內容
課本第48頁例題,課本第49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和要求
1、經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畫線段。2、培養初步的實踐能力的想像力,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
及難點
讓學生初步認識線段教學方法
及手段
講授法、談話法等
學法指導
練習法、討論交流等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教
學
環
節
設
計一、認識線段1、要求學生取出準備好的毛線,隨意地放在課桌上。提問:你有什么發現嗎?學生得出這條線是彎的后,教師拿起線,兩手把它拉緊,提問:看看現在怎么樣了? 講述:我們把這兩手間的這一段叫做“線段”。(板書:線段)你能說說線段有什么特點嗎?(學生確認是直的)2、畫出一條線段,提問:看看線段還有什么特點?學生發現兩頭有兩個點,說明:我們兩手掐住了毛線的兩頭,兩頭也叫兩端,兩頭的點叫做端點,線段有兩個端點。指名完整地說說線段有什么特點。3、說一說下面哪些是線段。(想想做做第1題)4、學生用手摸一摸直尺、課本的每條邊,感受線段。提問:你還能說說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是線段嗎?二、畫線段1、學生動手利用一些工具試著畫一條線段。2、交流畫線段的工具和畫線段的方法、步驟。3、看書上第48頁,了解畫線段的各種工具,說說還能用什么工具。三、組織練習1、做“想想做做”第2題同桌合作,數一數,填一填。學生完成后,全班交流,體會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分別是由3條、4條、5條線段圍成的。還要指出:兩條線段在一點相接,端點不要再畫出來。2、做“想想做做”教師示范折紙,打開后讓學生看一看,折痕就是一條線段。提問:你能折出比這條線段長的折痕嗎?比它短的呢?學生在小組里互相折一折、比一比,再交流不同的方法。3、畫連接兩點的線段。教師在黑板上點兩個點,提問:誰能以這兩點為端點畫線段。這樣的線段能畫幾條?指名到黑板上畫一畫,其他學生自己在紙上依照著畫線段,再在班內討論剛才提出的問題。4、做“想想做做”第4 提問:“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猜猜畫成是什么圖形? 學生先猜一猜,然后畫一畫進行驗證。5、拓展題教師在黑板上點上三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點,提問:如果有這樣三個點,你能畫出幾條線段?學生畫一畫、數一數,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并說說是怎么數的。6、做“想想做做”第5題學生小組合作,畫一畫、數 一數,交流時演示數的方法。四、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知識,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五、作業反饋及補缺
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
年級: 二 班級:
周 次
8
課次
2
授課課題
認識厘米
教 學
基本內容
課本第50-51頁例題,課本第51-52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和要求1、經歷認識長度單位的過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掌握量比較短的物體的方法;會畫規定長度的線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