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第六單元厘米和米教案集體備課
課題:量一量第1課時
教學目標:1.認識各種常用尺,加深對米和厘米的認識。 2. 通過對長方形各條邊以及折痕的測量,初步感知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3.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實際測量,培養學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探索意識。 4.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重點與難點:加深對米和厘米的表象認識。能合理利用測量工具,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設計測量方法的操作能力。課前準備:米尺一把、卷尺一把、學生尺一把、三角尺一副、一張長方形紙。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活動一:認識尺 1.提問:誰來介紹一下自己帶來的尺呢?著重介紹學生尺、米尺和卷尺 2.提醒:你的尺可以量哪些物體呢?如何來量呢?追問:量時應先找到什么?(o刻度) 請學生介紹在課前準備的一種尺。 在認識尺的活動中,目標主要是兩個:一就是介紹幾種常見的測量工具;二就是如何來看這些工具的刻度。活動二:用學生尺量 1.選擇工具。討論:要想量它的每條邊長度,該用什么尺呢?(用學生尺量一量) 2.測量長方形的邊。討論:通過測量你發現了什么? 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 學生量后,匯報測量的結果。(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相等) 3. 測量長方形的折痕。追問:你知道怎樣折,折痕是最長的嗎?(長方形對角折的折痕最長) 4.討論。想一想:這樣的一張長方形紙,如果用米尺或卷尺來量方便嗎?為什么? 5.小結: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根據物體的大小,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這很重要。 學生取出一張長方形紙。 獨立用學生尺量長方形的各條邊,并填在書上。 小組活動:將這張長方形紙任意折一次,再打開。 用學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約長多少厘米。 在這個環節中,主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長方形邊的特征,要讓學生明確用什么工具量,如何 量。 要強調選擇工具的重要性。 在每一個活動中,都要滲透估測的意識。活動三:用各種尺量 1.選擇。提問:要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和一庹大約有多長,要用什么工具呢? 2.測量。 3.比較。討論:先估計一下數學書的長大約有幾拃? 4.說明。小結:我們測量出來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長度可千萬不要小看。有的時候沒有測量工具的情況下,我們就能用它們來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 活動:同學們先估計一下大約有多長,然后再分組合作測量,匯報結果。 活動:用手去測量一下,看看是不是和你估計的差不多。 在這個活動中,除了讓學生量出長度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明白,當身邊沒有測量工具的時候,也可以利用我們的手腳來進行估測。 活動四:想辦法量 1. 選擇。討論:學校的籃球場很大。如果要測量出它的長,你覺得用哪種尺量比較好?為什么? 2.活動。走10步,量量大約有幾米?從籃球場的這一端走到另一端,數數走了多少步,再量量大約有多少米。 同桌合作完成。 3.你還可以用什么測量工具,可以量出球場上的哪些長度? 小組討論:具體的測量方案。按方案到球場上去實地測量。根據測量結果評選出最佳測量方案。 先要組織學生充分地考慮好方案。學生的方案可能很多,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重點交流。讓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測量。 活動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量一量”這節活動課,知道了很多的測量工具和測量的方法。下課后,同學們如果有興趣的話還可以繼續進行。 課題:認識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