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第六單元厘米和米教案集體備課
新課標第一網 請學生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作線段嗎?根據學生匯報,軟件同時在該物體某邊上呈現出線段。
(1) 請學生指出某圖形橫向、縱向各一條線段的頂點,讓學生感受公共點。 (2) 請學生折一條比垂直折痕長的線段,短的線段。 (3) 學生獨立練習,實物展臺展出,集體講評。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獲?你最滿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發現刻度尺上的結構,自然地揭示出“厘米”這個長度單位。 通過比劃并“尋找1厘米長”的物品,進一步體會“1厘米有多長”,認識到當我們表示很短物體的長度時,一般用“厘米”作單位。課題:認識米
第1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數一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形成1米的長度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2.在活動中,注重學生估測能力的培養。重點與難點:1.初步建立米的長度表象。2.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課前準備:米尺一把、卷尺一把、1米的繩子一根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活動一:復習 1.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課桌長100( ),寬40( )。大拇指長約6( ) 粉筆長約7( ) 鉛筆盒的長約23( ) 2. 量比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單位。 通過復習,為認識長度單位“米”作鋪墊,滲透“米”和“厘米”的聯系。活動二:認識米 1.量比較短的物體時,我們可以用厘米作單位;但要量教室、操場等比較長的物體時,用厘米作單位就比較麻煩了,這時該怎么辦呢? 2.認識長度單位:米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米。(板書課題) (1)比一比集體交流(2)看一看出示米尺,介紹刻度 ①數一數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②提問:1米是多少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 小結:量比較長的物體,可以用米作單位。(3)量一量。 量哪些物體的長度要用米作長度單位? 談話:請同學們將一米長的繩子拉直,試著用兩只手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再請同桌先估一估課桌的長、自己的身高、以及鉛筆的長度,然后用這1米長的繩子一起去比一比,互相說一說比的感受。 a.完成“試一試”。先估計一下,再去量一量。小組合作,做好記錄。 b.完成“想想做做”第1、3題。同桌合作完成,認真測量,做好記錄。 c.舉例說明。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同桌交流: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在新授中,讓學生先進行1米有多長的實踐活動,初步形成對米的長度表象。 在量不同物體長度的實踐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集體交流,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米的含義,建立1米的表象。 活動三:生活運用 1. 在( )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課桌長1( ),寬40( );學校的大樓高約20( );小刀長約10( ) 2. 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7米 70厘米 70米 80厘米 80米 追問:你是怎么排列的呢? 3. 一段紅繩長26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 (1)兩次一共用去多少米?= (米) (2)還剩多少米? = (米) 4.獨立完成書上的其他習題。 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應用,建立把新知與生活實際建立有機聯系,加深對“米”的認識。 活動四:全課小結今天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它有多長? 用雙手比劃一下。 通常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時用米做單位? 課題:認識線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