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七單元教案
1、口答:(1)量比較短的物體,通常用()作單位。(2)量一量,我們的數學書長大約是()厘米,寬大約是()厘米。2、讓學生量教室的長,量后分小組討論。3、講述:量比較長的長度,要用比厘米大的單位。板書:認識米。二、聯系生活,認識長度單位“米”1、認識長度單位“米”(1)出示“米尺”,告訴學生這是米尺,長度正好是1 米。(2)學生拿出自己的米尺,用兩手掌夾住米尺的兩端,說說兩手間相距的長度大約是多少。(3)說說1米大約有幾枝鉛筆長。(4)用米尺比比自己的身高,1米到自己身體的什么地方。(5)用米尺量量課桌長的一邊,看比1米長還是比1米短。長(短多少)?(用手比劃)說明:課桌長的一邊接近1米。你還能說出大約長1米的物體嗎?2、認識米與厘米的關系。(1)用20厘米的尺子與1米比比,1米有幾個20厘米?(2)你是怎樣算出的?(3)師生數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1米是多少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 齊讀3、指導完成“試一試”(1)量一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用卷尺量教室的長,填一填,再集體交流。(2)先估計再測量。教室的寬大約是( )米。教室的門大約高( )米。黑板的短邊大約是( )米。活動后大組交流匯報。三、綜合運用。1、做“想想做做”第1題用手比劃1厘米和1米。2、做“想想做做”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問為什么這么填寫。3、做“想想做做”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后,講座交流在比較時是怎樣想的。4、做“想想做做”第3題兩人一組測量,集體交流測量的結果。5、做“想想做做”第2題說說自己的想法。四、全課總結,課外延伸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2、你能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利用課余時間量一量籃球場的長和寬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實踐一下。板書設
執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
年級: 二 班級:
周 次
8
課次
4
授課課題
量一量
教 學
基本內容
課本第54-55頁內容
教學目的
和要求1、經歷用學生尺、米尺和卷尺測量不同物體長度的過程,體驗選用測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對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認識。2、探索并掌握一些測量物體的策略,并能靈活地運用于現實生活中,增強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3、培養操作能力、空間觀念、探索意識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及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一系列的測量活動,使學生加深對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方法
及手段
講授法、談話法等
學法指導
練習法、討論交流等
集體備
個性化修改
教
學
環
節
設
計一、選擇測量工具1、認識各種尺。學生把自己帶來的尺拿出來,互相介紹。指名介紹。你用學生尺、米尺、卷尺測量過長度嗎?量的什么?2、認識自己身上的“尺” 讓學生量出自己的一 、一步、一庹的長度。學生互相幫助。指名學生說出自己量的長度。 談話:記住用他們作為自己身上的尺。二、進行實地測量1、量長方形紙用學生尺量出四條邊的長,填寫在課本第54頁中間的()里。提問:通過測量,你發現了什么?講述:如果把這張長方形的紙任意折一次,再打開,你能量出折痕大約有多少厘米嗎?學生各自折紙,測量,再指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