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比較數的大小教案
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推理等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索比較的方法,從而進一步培養比較意識。
2.使學生體會到比較數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相互評價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自己探索比較的方法,學會用“>”表達比較的結果,感受符號化思想。
教學資源
教學插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板書3月12日)
談話:小朋友,3月又來了,馬上要到3月12日了,你知道這是什么日子嗎?在這一天,每一個公民都要種上一棵小樹苗來美化一下我們的生活環境。讓我們一起去大森林里了解一下最近的綠化情況。
(貼近學生生活時空的引入,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引言:通過觀察,你知道了什么呢?茄子老師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松樹苗和杉樹苗比,哪一種多?這個問題的實際含義就是要我們比哪兩個數的大小呢?(板書:312 285)接下來,我們就要運用自己的智慧來研究怎樣比較兩個數的大。ò鍟n題)
3.312和285誰大誰小,你會比較嗎?想一想,再簡單、清楚地把自己的比較方法說給你的伙伴聽。
(1)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想法。
(2)讓學生匯報想法,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學生通過思考、交流,可能這樣回答:
生1:因為312比300多,而285還不到300,所以312比285多。
生2:因為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生3:因為數數時,312在285后面,所以312比285大。
(3)教師對以上答案都進行肯定和贊賞后說:剛才小朋友們學習得都很認真,回答問題也都很正確。接下來,老師想考考你們,誰敢挑戰?此時,教師相機提出問題:誰能在○里填上“>”表示比較結果呢?
(在此發展學生的符號感,即能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并用符號表示。讓學生會用“>”表示比較的結果,感受符號化思想。)
4.師說:小朋友們,杉樹苗和松樹苗比,哪一種多我們已經會比較了,如果告訴你柏樹苗的棵數,問:柏樹苗比松樹苗多還是少?你會嗎?
教師板書:279○285
(1)學生獨立填寫后相互交流。
(2)指名匯報結果,并說說自己的想法,同學之間進行相互評價。
(3)集體反饋。
5.比較:
(1)思考一下上面兩題的比較方法,你有什么發現?(同樣可以用數數的方法比:第一題只要比百位上的數,第二題百位上的數相同,還要比十位上的數。)
(2)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還可以有什么情況?你能舉出例子說一說嗎?(百位和十位上的數相同,比個位上的數;還有位數不同的,比較位數就可以了。)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自己探索比較312和285大小的方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餓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樣化。方法多樣化充分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在交流中呈現出多種不同的方法。自己去探索方法,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趣味練習,鞏固深化
1.填一填。“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體會到相同的數字在不同的數位上,所表示的實際數值是不同的,以增強學生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