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老人》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方向與距離確定兩地的相對位置,描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具體路線。
2、 能正確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地說出來去某個地方所走的路線,能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進行學習。
3、 養成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學會看簡單地圖上的路線圖。
教學難點: 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具體路線。
教學設計:
(一)、情境創設:
師:首先請大家唱首歌:《讓座》。
生:、
師:剛才我們唱的這首歌講的是什么:叔叔給我們讓座我們可以說是愛護兒童也就是愛幼的行為。那我們給婆婆讓座是什么行為呢?
生:尊敬老人。
師:對!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我問問大家:重陽節這天,你們準備干什么?
生:敬老人!
師:小紅、小明和小剛三個好朋友也和大家想的一樣,約好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板書:看望老人)但三個小伙伴不認識路,他們手中只有一副地圖,這可難住了三個小伙伴。大家能幫幫他們嗎?老師把三個小伙伴去敬老院的路線圖帶來了。(課件出示主題圖)看看你能從圖中看懂什么?
(二)、探索新知:
1、觀察路線圖,學會從中獲取信息。
說一說,在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你知道圖上的符號表示什么意思?那些數又表示什么?圖中的每一小段表示什么呢?
2、解決問題:
小紅現在要去敬老院,她應該怎樣走?敬老院與郵局都在小紅家的西邊,怎么區分敬老院與郵局的不同位置呢?你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嗎?
請你說一說小明怎樣走才能到敬老院?小剛呢?
① 請你思考后與你的同桌說一說“三個小朋友分別從自己家出發,怎樣走才能到敬老院?”
出示課本第62面的“填一填”:三個小朋友分別從自己家出發。
小紅向( )走( )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到敬老院;
小剛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到敬老院。
②學生看圖試著完成,再小組交流,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填。
③集體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演示課件,驗證結果、加深印象
你知道誰家離敬老院最近?誰家離敬老院最遠?為什么?
如果三個小朋友看望老人后,他們怎么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三個小伙伴回到家后各自去做自己的事。小剛要去郵局,小紅和小明要去書店,他們又應該怎樣走呢?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幫三個小伙伴解決了問題,現在我們再幫城建局的叔叔們一個忙好嗎?
在商場的東面 60米的地方建一個游樂場,請用三角符號標出她的位置。在商場的西面20米的地方建一個停車場,請用圓形標出它的位置。如果你是設計師,你還想建什么?建在什么地方?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