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案例與評析
我校李麗君老師去年參加全市小學語文優質課競賽,她執教的《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以其質樸清新、情真意切的特點受到評委好評,請看其中一個片斷:
一、整體感知課文
1.自由讀課文,詩里講了哪幾位植物媽媽送孩子出去旅行,用“——”標出。
2.誰能說一說?(板書:蒲公英、蒼耳、豌豆)
二、學習第二節詩
1.我們先看蒲公英媽媽是怎樣將孩子送出家門的,請看屏幕——
(播放蒲公英種子被風吹走的配樂視頻)。美嗎?大家自由讀讀第二小節。
2.蒲公英媽媽給孩子準備的是什么呢?用“——”標出來。(板書:降落傘)。
(出示蒲公英種子和降落傘比較圖片)看到一朵一朵的降落傘了嗎?光有降落傘行嗎?還得有什么?哪怕是微微的、輕輕的風。
做動作體會“輕輕”,這句詩怎么讀呢?(描述)風婆婆過來了,她輕輕地吹著,孩子們怎么樣了呢?能不能用一個詞說說你剛才看到的景象?“紛紛”是什么意思呢?
讓我們閉上眼睛想像,輕聲讀“只要……”
大家自己再讀讀這節詩,你能加上動作讀這節詩嗎?會背的可以不看書,看誰讀得最投入。
3.誰來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邊做動作)
大家一起來讀讀,會背的可以一起背。
4.這時的孩子們多么自豪啊,他們長大了,終于可以離開媽媽獨立生活了,他們在蔚藍的天空中飛呀飛呀,他們會飛到什么地方呢?試試你能不能用“蒲公英娃娃飛呀飛呀,飛到( ),( )就是它的家”這樣的句式說話。
5.蒲公英媽媽請風婆婆幫忙,把孩子送到了他們想去的地方,你覺得蒲公英媽媽怎么樣?你喜歡蒲公英媽媽嗎?(聰明、偉大、了不起、無私)
6.同學們,現在你們不是小學生,你們就是蒲公英的種子,用孩子的口氣讀讀第二小節,夸夸你們的蒲公英媽媽,好嗎?
生:蒲公英準備了降落傘,
把它們送給我們這些娃娃。
只要有風輕輕吹過,
我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
師:真棒!你說得真好!來,蒲公英的種子們,你們都站起來,一起來夸夸你們的媽媽!
生(一齊):蒲公英準備了降落傘,
把它們送給我們這些娃娃。
只要有風輕輕吹過,
我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
師:孩子們,飛吧,飛吧,想飛到哪里就飛到哪里去吧!
(學生們歡笑著,如同一朵朵小傘飛到了教室的各個角落。)
師:孩子們,醒醒吧,我們又是小學生了,請你們“飛”回座位,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一小節,夸夸蒲公英媽媽。(生齊讀。)
7.蒲公英媽媽借助了誰的力量把孩子送出去旅行的?
【評析】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本案例中,教師注意創設閱讀情境,通過課件視頻激發學生興趣,用圖片突破學生理解難點,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的讀充分感悟文本的內蘊,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對蒲公英媽媽用降落傘把孩子送出去的做法表示贊賞,從而體會到蒲公英媽媽的聰明、無私,然后通過配以動作的感情的朗讀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還創造積極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蒲公英的種子飛到哪些地方,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也有機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老師讓學生當一當蒲公英的孩子,用課文中的話夸夸自己媽媽,學生對文本的再創造,不但讓他們更深入地走進文本,而且情感相互交融,達到渾然物我的境界。當學生變成蒲公英的種子在教室里快樂地“飛”時,他們在閱讀中得到的何止是對課文的理解,還有閱讀的快樂,心靈的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