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二》課堂實錄(人教版二上)
最后一點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得非常好。尤其是對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養成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這一點體現在做游戲的過程中,老師點得非常好,先從蘋果袋中取出字卡,然后再認字,邊讀邊把字卡擺在桌子上,是為了下一步的“我說你找”的小游戲,老師先做示范,說一個生字,讓學生找到然后舉起來。最后,潘老師注意了,讓學生邊讀邊把生字卡片放回蘋果袋中。這就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可能有的老師就做不到,游戲做完了,他就忘了收起來,生字卡片弄得滿桌子都是。
其實潘老師這節課優點非常多,因為我水平有限,我就說這些。
杭州教育學院 王燕華教授
我們今天的活動希望能體現的理念是:放在第一位的是真實;第二位呢,是語文;第三個詞語才是藝術。我覺得這幾點是很有層次的。今天的教學和評課都很好的體現了這幾個層次。有的老師展示了兩個層次,有的老師到達了三個層次,都很不錯。老師們在設計課和評課時,都非常關注真實。我是比較說真話的。
昨天我講得主題老師們一定還記得,就是閱讀教學要走向“生本”,那我們今天的聽課和評課是不是也得走向生本?所以我先想問大家的是,著眼于學生,這三堂課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活動得更充分,才干表現出來,提升也比較明顯,孩子們學得也有勁,相比較而言,你覺得第幾堂課學生活動得比較充分?打打手勢(大部分教師伸出的是第二節識字課)
不管怎樣,從學生的角度看,我們的判斷是這樣的。學生能夠調動起來,還是離不開老師的,老師的設計,老師的把控,老師的引導都非常重要。應該說今天三位老師各有特色,值得學習的東西很多,剛才評課的老師都這么說。我想,時間關系,優點就不展開說了,不舉例子了,觀點擺一下,問題、思考和想法我展開來講,好嗎?
第二堂課老師們剛才說的已經比較多了,認為潘老師這節課給我們的啟示是很多的。那么這堂課我要補充說的優點是:
第一,潘老師體現了以生為本。她第一個環節就是以生為本的,她展示了學生學習的真實起點。這要有勇氣的!孩子們已經預習過了,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敢向潘老師那么做,“你們說說你們預習的時候做了什么事情?”孩子們就說“我讀了幾遍書”“我干了什么事情”,干了三四件事情,這個是非常好的。如果你借班上課,孩子已經預習過了,千萬不要從零開始,不要人為地從零開始,揭題,“我們今天來上什么課”,其實孩子自然知道,因為他們已經預習過了。就要像潘老師這樣,展示孩子的真實起點,我們可以避免前面的那段無效勞動,以提高課的效率。這一點老師們沒有說到,我補充一下。
第二點,有老師說到了,她的設計師很有層次的。這我就不展開說了。那么有層次,一層一層的推進,最后要推到哪里去?潘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樣子。最后要推到“感悟規律”去,要提升到“悟規律”。我一層一層的推進,你看,她的設計是先看畫面導詞語,然后是沒有畫面的我來想象畫面,這個難了一點;第三步就推到了找規律了,“你發現這些詞有什么特點?”盡管第一個孩子說的時候我聽到有的老師在笑,他說:“都是由三個字組成的詞語。”你們在笑,這個其實孩子說出來是很正常的。我記得霍茂正老師很早以前就跟我們說過,他說他們班有一個學生,回去就跟爺爺說:“爺爺我今天知道了阿姨都是女的。”爺爺就很高興呀, “哦,你真是有提高呀,有進步了,知道了阿姨都是女的不是男的”。小孩的認識都是這樣的,他能說出來這些詞都是三個字的,也挺好呀,這就是發現規律。至于后面的孩子說出來第一個字是表示干什么的,那就是更高級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到達這一步?我覺得二年級的孩子有的還到不了。如果你的預設目標是要到這一步的話,我感覺老師的紅點不一定在課件上打出來,讓學生自己去圈出哪一個字是表示動作的,他自己圈才會印象深刻,這叫以生為本。層層推進,推進到哪里去,推進到讓學生感悟規律。盡管是低年級,也是可以這樣做的。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