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的樹葉》教學設計、自評分析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內容很少,主要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即“美術課上李麗正要話綠樹時發現綠鉛筆找不到了。”但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出李麗找不到綠鉛筆時的焦急心情卻不容易。教學這一節時,讓學生練習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說說課上找不到要用的文具時的心情,從而體會此時此刻李麗的心情。理解好了李麗的心情,為下文的進一步理解也奠定了基礎。 引導學生在讀中注意咀嚼語言文字,品味蘊含在重點字詞中的深刻含義,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學習第2自然段時,重點抓住“小聲”、“行嗎”、“吞吞吐吐”讓學生體會李麗借鉛筆時的有禮貌,以及林園園的不情愿。這時,再讓學生體會文中人物的心情和讀好文章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第3自然段在教學中沒有花過多的時間去處理。通過抓住林園園話中的“怕”字來體會林園園的心情,即“舍不得,愛惜自己的文具”,進替補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心情。 第四段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教學中通過理解體會林園園提出的三個“不要”,以及“皺著眉頭”來挖掘人物的心情。首先讓學生讀一讀,再讓學生說一說林園園提出這些要求時心里的想法,通過說想法從而體會人物的心情,最后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與人物心情。 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說一說李麗為什么沒有接林園園的鉛筆讓學生體會此時此刻李麗心里的想法,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心情。 最后一自然段寫出了林園園看到李麗畫出一片片藍樹葉后的反映——臉紅了。讓學生自由發揮,說說林園園的臉為什么紅了,讓學生感受的人物心情的同時也知道了林園園的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從而落實了本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三、討論探究 1、同學們,你們贊成林園園的做法嗎?為什么? 2、小組討論、匯報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由淺入深,由談贊不贊成林園園的做法,到說出原因,讓學生知道愛惜文具的做法本身沒有錯,但是過分愛惜而變得吝嗇甚至為此忽略了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傷害到同學之間的友誼就是不對的了,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內涵。 四、角色體驗 1、如果此時你在李麗和林園園的身邊看到了這一幕,你想對林園園說些什么? 2、小組討論、匯報 語文課上的表演是學生的一種學習行為,主要著眼于促進學生對課文語言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感受,是服務于語文教學的。這一教學環節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走進教材,使學生的情感與文本角色的情感相融合,達到情感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