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草》《宿新市徐公店》
四、課外延伸
《草》這首詩原來的題目是《賦得古原草送別》。原詩的后邊還有下面的內容呢!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古詩《草》,了解了詩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這種小植物雖然不起眼,可它那頑強的意志、頑強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們欣賞的。我們也要像小草那樣,遇到困難要有頑強的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
六、鞏固練習。
1.填寫詩句,寫出劃線字的意思。
離離原上草,__________。( )
野火燒不盡,__________。( )
2.填空練習“離離”是形容( )茂盛的樣子。“一歲一枯榮”中;前面的“一”指( )的意思,后面的“一”是( )的意思。
3.照樣子把詩句寫在( )里。
例:原野上的草長得很茂盛。(離離原上草。)
野草每年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節又茂盛地生長起來。( )
野火不能把野草完全燒掉。( )
春風一吹,野草又會重新生長。( )
【課后反思】
《草》是唐代白居易寫的一首送別詩,課文選的是前四句。低年級兒童對古詩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學前我先伴著背景音樂,口述出詩文內容,讓學生在腦海中初步有一個印象,然后采取"以讀帶譯"的教法,即先讀通、讀熟、讀懂、讀好譯文,然后再讀讀通、讀熟、讀懂、讀好古詩。在講解古詩時,一是通過質疑來解詞、析句、翻譯;二是畫詩為畫,使詩句內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誦讀、吟唱。這樣學生就能領悟內容,體會詩情,讓學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長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正確書寫6個生字。能結合詩句理解“疏疏、未成陰、急走、無處尋”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理解古詩所描繪的美麗景色,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能根據詩中描繪的情景,結合插圖,編寫一個小故事。
教學重點:
1.讀懂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2.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
教學難點: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意境。
教學準備:課件、音樂。
一、前提測評
1.復習《草》的詩文內容,口述詩意,詩人表達的情感。
2.回顧學習方法。
二、談話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看圖說話。出示《初夏荷塘》圖。請小朋友們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上的景色。
2.看圖背誦。圖上的景色讓你想起了哪一首詩?請你背誦給大家聽。(學生背誦《小池》)還記得寫這首詩的詩人是誰嗎?(楊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