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說課稿
教材分析這是一篇蘇聯當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作品, 課文講了薩沙與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父母親很自然的把雨衣讓給了年齡最小的薩沙。在他們的影響下,薩沙不甘心做弱小者,并學會了保護弱小者。盡管文章講述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滲透了培養自信自強人格的思想。
教法學法
依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考慮。
首先,引導學生初讀感知課文,獲得對課文內容的大致印象;然后抓住細節和對話,體驗情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最后遷移延伸,引導聯系生活,進行聯想和想象,創編愛心故事。
教法流程
一、以讀為主、讀寫結合。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語文學習是學生的語文經驗自我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自主探究,產生自己的獨特感悟和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組織開展小組學習、同桌交流等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作性和集體學習的優勢,在交流活動中豐富和加深對文字和人生的理解。
三、聯系生活、現象創造。
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僅僅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通過文字兼美的課文學習,同樣可以引導學生提升對生活的認識,陶冶學生人格,發揮出語文學習的人文價值和意義。因此,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轉換角色,關注生活,進行聯想和想象,創編愛心故事,不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連接,教學生學會做人,從而使學生的個性情感得到健康發展。
效果分析
首先,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教師抓住寫景和人物對話的重點句子,重點理解這兩個部分。
其次,注重體驗,自讀自悟。通過分角色、分小組多次朗讀,反復進入文字,體驗薩沙情感變化的具體內涵,從而讀懂了句子,受到了情感的熏陶,體現了注重情感體驗的閱讀教學要求。
第三,聯系生活,促進遷移。在學生充分體驗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講述生活中關愛弱小的故事,聯系生活,使學生深化了對生活的認識,完成了情感的遷移,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人格的升華和情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