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教學案例及評析
ppt聲音、氣味和風一樣,也是看不見、摸不著,你還能畫出來嗎?
下課 跟臺下老師們再見。
注:后附王福平校長的評析
人教新課標第四冊《畫風》評課
濱城區(qū)第一小學 王福平
付輝老師執(zhí)教的《畫風》是人教版二年級第四冊的一篇課文。 在這節(jié)課中從識字、寫字到朗讀感悟再到練習表達,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獲得知識與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與提升并使學生自讀、自悟、自得,在讀中放飛想像,得到啟發(fā)與提高。
一、識字教學扎實有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由此可見,識字教學應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生字中其中6個生字出現(xiàn)在課文的人物姓名中,而且有3個生字是人的姓分別是“陳、宋、趙”,老師根據(jù)這一教材特點,先出示了三個小朋友的圖片和對應的姓名,引導學生與他們打招呼,從而讓學生初步認識了這幾個生字,同時在打招呼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然后充分運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識字。在教學3個姓氏“陳、宋、趙”時,老師問班里有帶這三個姓的同學嗎?并請帶有三個姓的同學說說怎樣記住自己的姓,引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交給了學生識字的方法。同時在引導學生在幾個同學分別介紹了自己的姓后,老師適時補充宋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宋朝的第一位皇帝就姓趙,陳在中國百家姓中排名第五的相關知識,滲透了姓氏文化教育。
寫字,既是學生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也是識字教學過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學生寫好字,不但可以鞏固識字教學的效果,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在寫字教學環(huán)節(jié)時,付老師重點講解筆畫、示范書寫,讓學生在認為寫得最漂亮的字的下面,打上一個“▲”表揚一下自己。更是加深了學生對生字印象,及時鞏固了生字。
二、指導閱讀層次清晰,深入淺出
1、1)讀書要求層層深入。帶問題讀書完成了初讀感悟。
2)認識了課文里的生字、新詞,再讀課文,提出了正確熟練的要求。
3)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品讀語句,感悟人物的動腦思考;
4)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體驗人物的豐富情感。教師指導學生讀書層次清楚,步步深入,學生的朗讀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2、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的指導,使學生的閱讀體驗逐步得到深化。重視學生主體的閱讀感受是語文新課標倡導的核心理念。如何引導學生學會體驗,其中引導設計閱讀感悟的問題必須要指向?qū)W生的閱讀體驗是引導學生學會體驗的關鍵。付輝老師的教學中就非常注意了這一點。“讀讀三個小朋友畫風的語句你讀出了什么?”“在這篇課文里面,趙小藝他們的對話部分還很有趣呢!”“先自己讀一讀,說說你讀出什么了?你從哪里知道的?”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是指向?qū)W生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