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書教案
2.川川聽了叔叔的話,會想些什么呢?指導讀最后一小節。你能猜出他長大后想干什么嗎? 1.今天,我們跟著川川去爬山,去刨根問底,從叔叔那里知道了有關巖石這本最大的書里的很多知識,現在,你想對川川說些什么嗎? 2.繼續刨根問底:聽了叔叔的介紹,你的腦海里還有什么問題嗎? 3.這么多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你們也會刨根問底了!這許許多多的奧秘讓我們課外再去探索,再去刨根問底,好嗎? 4.小朋友們,不僅僅巖石是一本書,大自然中還有很多藏著奧秘的書呢!你覺得還有什么也是書呢?
是啊!大自然就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啊!在這些書里,藏著無窮的奧秘,讓我們用心去觀察,用眼睛去發現,多問一個為什么,學好眼前的這些書,長大了才能去讀懂大自然中一本又一本的書!(出示圖片、北斗七星、樹樁、恐龍化石) 齊讀課題 巖石 ①地質、勘探、巖石、陸地、波痕、腳印、煤炭、趴在、 鐵礦、厚厚的、一冊書 藏(捉迷藏、埋藏) (寶藏) ②讀句子 ③讀詞語 1. 先觀察,說一說 2. 和老師一起書空 3. 獨立書寫 4. 學生評字 5. 再寫一個 1.生齊讀 2.川川 學生畫出川川刨根問底的問題。 3.學生開火車讀這六個問題 4.讀川川和叔叔的對話 體會“刨根問底”的含義 同桌分角色讀對話 交流討論 生說:覺得很奇怪 讀出奇怪的語氣 學生讀一讀叔叔說的話,到講臺前指著圖片說一說巖石哪里像書。 讀詞 學生認真傾聽 書空寫冊 學生認真傾聽 讀詞“一本書 一冊書” 5.生讀:5、6自然段 這上面有字…. 6、觀察圖片、讀課文、回答問題(雨痕、波痕、礦物) 邊度邊填空 7.生:有 讀7.8自然段 (樹葉、貝殼、小魚) 匯報交流: 第四個問題:這能說明什么呢? 第五個問題:讀了巖石書有什么用呢? 讀第12 小節 地質隊員 根據自己的體會自由回答 提出自己的問題 舉出大自然中的“書” 動手寫一寫 板書設計 19最大的“書” 字 雨痕 波痕 礦石 一層一層 作用大 畫 樹葉 貝殼 小魚 作業訓練 (自己組編) 組詞:埋( )底( )質( )爬( )陰( )失( ) 理( )低( )厚( )趴( )印( )鐵( ) 教學反思 1.、適時運用多媒體技術,解決科學知識。多媒體計算機進入課堂教學,以其便捷、直觀、豐富等特點開啟了課堂教學的新天地,給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但由于有時在教學中往往出現被多媒體牽著鼻子走的現象,導致這個輔助工具“想說愛你也不容易”。在這節課中,我努力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現課件,既不使語文過于直白,失去了應有的語文味,變成了課件展示課;又比較準確地解決了常識性知識,使語文教學與科學知識的落實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當然在最后一個環節引導學生探究大自然中更廣的“書”時,我則采用前置的方式展示課件,利用精美的課件激發學生探究的愿望。 4、準確把握“書”的內涵,引領學生走向生活。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準確把握三個難度的“書”,即平常的書,文中最大的“書”,大自然中更廣的“書”。我以平常的書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寬泛的“書”結尾,既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又引領學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學生的視野不再被禁固在本教室,使語文教學不再局限于本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