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蝴蝶谷》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本課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臺灣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麗而壯觀的奇異景色。全文共四個自然段。語言優美,富有韻律;還具有較強的畫面感,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低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目標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針對本課內容,依據上述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8 個生字,兩條綠線的5 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 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來,憑借課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象。
如何讓孩子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是教學的難點,在讀中感知、感悟中國臺灣蝴蝶谷的美景是學習的重點。
教法及學法指導: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老師不作繁瑣的分析,而是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滲透兩種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讀中想象,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主探究,自悟自得。
在學法指導上我打算引導學生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每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根據本課的特點,讓學生自主讀書、表演、評論,感悟中國臺灣蝴蝶谷的奇特迷人的景象,激發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蝴蝶頭飾、導游帽、教學課件
我打算用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內容,下面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出示掛圖,創設情境
同學們,你見過成千上萬只蝴蝶聚會的場面嗎?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出示蝴蝶飛舞的課件)在中國臺灣的一些山谷里,就有這種可以稱得上奇觀的景象。今天,讓我們走進臺灣的蝴蝶谷,去領略那奇特迷人的景象吧!板書課題齊讀。
[ 通過情境創設和懸念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為后面自主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環節學生肯定會遇到難度不同的障礙,通過讓學生自由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指名讀等方式,使學生掃清生字障礙,了解課文內容,并把課文讀通順達到流利。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鼓勵學生多讀幾遍,保證充分的讀書時間,讀后交流,你讀懂了什么?通過學生的回答,小結蝴蝶生長的有利條件是:氣候溫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這樣通過學生自己讀懂的東西,遠比老師灌輸的要記得牢。然后再指名讀、齊讀第一自然段。
2 、學生對表演的興趣非常濃厚,我抓住學生這一心理,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喚起主體參與的激qing,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我是這樣設計的:
“通過認真讀書,不用老師教,同學們自己讀懂了這么多,真了不起。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非常優美,請同學們仔細讀讀,待會老師要請同學們到前面來,把這一小結描繪的情形演一演,要想演的好就要讀的認真。”接著學生自由朗讀。
讀完后檢查學生對這一段的理解(教師請一個學生帶上蝴蝶頭飾)老師問:只請一只蝴蝶行不行?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