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蝴蝶 第三教時
七彩蝴蝶 第三教時
一、 教學目標:
1、通過美術欣賞和美術表現(xiàn),使學生感受美的存在。
2、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和藝術表現(xiàn)能力,并能在審美活動中充分拓展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感知蝴蝶的形態(tài)和多姿的花紋及色彩,練習對顏色的綜合運用。
2、理解對稱的形態(tài),找出規(guī)律,展開不同的評價方式。
三、教學準備:
課件、彩紙、剪刀等
四、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課件:表現(xiàn)蝴蝶的生長變化的過程:(每出示一個過程就猜一猜)毛毛蟲的蠕動—結繭—蛻變化蝶---飛舞在花叢中的蝴蝶。
(二)、看一看:
出示不同形態(tài)、花紋、色彩的蝴蝶圖片或標本視頻展示,學生討論,對蝴蝶的特征進行分析,歸納蝴蝶的基本形態(tài),蝴蝶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對稱。并舉出例子。
(三)、聽一聽:
傾聽樂曲:《撲蝶》引導學生感受樂曲,表達自己的感受,為樂曲命名。
(四)、讀一讀:
“蝴蝶飛,我不追,蝴蝶落,我不要。”這是農村學生看見蝴蝶時哼唱的童謠。或者朗讀“小蝴蝶,穿花衣,貓抓你,飛到西,飛到我的手心里,雞吃你,說說話,飛到東,放了你。
(五)、賞一賞:
課件:你知道很多藝術家都喜歡以蝴蝶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你能說出幾鐘嗎?(剪紙、舞蹈、工藝品、手飾等)課件欣賞。
(六)、演一演:
欣賞一段蝴蝶飛舞的錄象:蝴蝶飛舞時的動態(tài)是怎,怎樣的?誰來模仿一下。
(七)、做一做:
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來表現(xiàn)蝴蝶呢?
老師示范剪紙:1、將彩紙對折
2、用鉛筆畫出蝴蝶的半邊輪廓
3、用剪刀剪下輪廓。
4、將蝴蝶貼在作業(yè)本上,再添畫。
學生用剪紙的方式完成一只蝴蝶。學生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課堂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
有人說,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教師一示范,學生自然就會跟著模仿。所以有人提議,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造力。教師在課堂上最好不示范,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就算要示范,也要一示范完就把范作收起來,避免學生臨摹。教師示范,學生就會跟著模仿,這種情況確實存在。雖說模仿也是一種學習,但是一味的模仿,就會阻礙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還有人說,教師的示范、演示是對學生能力、智力的不信任。所以示不示范是一直困惑著我的一個大問題。在平時的課堂上,我一般的做法是繪畫內容不示范,大的原則是以引導學生回憶、想象為主,偶而示范一下難點而已;手工制作就完整示范整個制作過程。我也不知這樣處理是否妥當。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覺得應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今天《七彩蝴蝶》這一課中,我在二(1)班授課時重點示范了剪蝴蝶,并且讓學生完整看完我的操作過程,結果留給學生制作時間太少,在課堂上學生無法完成今天的作業(yè)。下午在二班我就嘗試不示范,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也有學生自己開始動手制作起來的,也有畫的。但是還有很多學生不會制作而又不滿足于繪畫,他們對于手工制作有更大的興趣。這時不會制作的學生會很困惑、很苦惱,他們一般會手舉工具材料圍到講臺前,很焦急地央求示范一下:“老師,怎么做的,這是怎么做的呢?”“幫我做一下啊!”“老師,做一下給我們看吧!”而且學生的人數(shù)還不少,有些是真不懂,有些是來湊熱鬧的,更有一些本來已會做的,看到老師在示范,他們也要來看個究竟,生怕有更好的方法沒學到。針對這個問題,在課后我又想到了另外一個方法,那就是我在教學生剪蝴蝶花紋時所采用的:鼓勵會做的學生充當“小老師”,幫帶不會做的學生。一開始教師就不示范,讓生生之間互動起來,自主探討方法方式,自由選擇幫帶對象。當然以上的方法可不可行,就有待于接下來的實驗吧!希望我在以后的教學實驗中探索出更多更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