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實――課堂的有效性所在——《臺灣的蝴蝶谷》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126活、實――課堂的有效性所在——《臺灣的蝴蝶谷》
今天,有幸聽了吳江市實小皇甫麗芳和我校呂敏捷兩位老師的同題課――《臺灣的蝴蝶谷》,深受啟發(fā)。兩位老師一位是活中實,一位是實中活。不管是偏重于活的,還是偏重于實的,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活實相輔相成,才是課堂有效性的所在。
兩堂課的教學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標準》新的教學理念,轉(zhuǎn)換了教師的課堂角色,堅持做發(fā)動者、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教得輕松自如,扎實有效。學生轉(zhuǎn)變了學習方式,堅持“自主、合作、探究”,學得主動積極,自由愉悅。
一、倡導探究的自主性。
教師變“告訴”為“引導”,學生變“接受”為“發(fā)現(xiàn)”,立足于學生對課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突顯發(fā)現(xiàn)、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閱讀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自主探究的過程。教師努力做到點撥的發(fā)展性。教師沒有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不斷再發(fā)現(xiàn),獲得新的發(fā)展。
如:皇甫老師讓學生用課文中的句子敘說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后。老師出示:因為 ,所以人們把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讀課文,內(nèi)化語言,用自己的話來表述。而課后背誦這一要求也在無形中達成了。
呂老師:“哪一種景象你最欣賞?”放手讓學生確定品讀感悟的句子,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呂老師讓學生當小導游,目的就在于讓學生通過爭當“小導游”的活動,引導學生將書面語言內(nèi)化為自身的語言,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教師要求學生“四人小組合作介紹”,無形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合作、互幫互學的精神。對一個學生一時說不上來,為了不影響大局,老師就說:“看來這位導游還處在實習期,還得再加把勁。”原本有點尷尬的他現(xiàn)時自在了許多。避免了學生受挫,是老師課堂智慧的體現(xiàn)。
二、注重感悟的獨立性。
1 、感悟整體。激發(fā)情趣,整體感知。皇甫老師通過“考一考”這一環(huán)節(jié),既復習了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也對課文進行了再次的整體上的把握,又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致。
2 、感悟形象。小學生是借助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兩位老師上課時努力通過語言的描繪、情景的再現(xiàn)和想象的激發(fā),將靜態(tài)語言文字轉(zhuǎn)化為動態(tài)的生活畫面,引導學生入境感悟。
如呂老師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聽讀聯(lián)想。(1)“請閉上眼睛,老師在你的腦海里撒下片片花瓣,你看到它們在怎樣飛舞、飄落?”(2)“中國臺灣有很多很多的山谷,除了金蝶谷、彩蝶谷,想想還有什么蝶谷?”(3)“小蝴蝶團團圍著中外游客,會說些什么呢?”等。
皇甫老師在學生想象初步感知蝴蝶谷迷人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課件直觀、生動的優(yōu)勢,播放一段與句子相配的許多蝴蝶飛舞的錄象,刺激學生的感官,不斷加深了學生們對蝴蝶谷迷人景色的印象。有了這樣的感性認識,學生們有感情地朗讀句子也變得水到渠成了。
3、感悟情義。皇甫老師:“蝴蝶是怎樣趕來的呢?”朗讀與交流中讓學生深入地體會到了“飛、穿、越”用得生動、準確。呂老師:“小蝴蝶圍著中外游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在品讀感悟中體會到了蝴蝶的多、熱情和情景的美。